高师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
2018年1月08日 09:05 作者:陈泠朱摘要:高师声乐教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中小学对音乐教育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的形式下,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更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需求规格,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 高师声乐 教学质量 中小学
一、高师声乐培养目标
声乐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能力、声乐鉴赏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的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人才。
二、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
自高校扩招以来,很多高校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因文化和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因文化成绩差又不具备音乐天赋的学生选择报考音乐教育专业,往往是在考前突击学习音乐教育的相关专业,因此,给我国的高师声乐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二)小组课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不够突出和单一
在声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的言传声教。这种教学模式,能让老师更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但这种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现状,于是,出现了“一对二、一对四、一对六”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解决扩招后师生比严重失衡的情况,节约教学成本,使得声乐教师教学量增大,分担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突出。另一方面,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的要求,还有部分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重唱轻教”,其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练声--唱歌”的单一模式,忽略了学生声乐鉴赏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高师声乐教学现状所带来的弊端
(一)毕业生无法适应中小学基础声乐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很多进校的新生声乐演唱基础差,加上高师声乐教学虽在课程形式上做了调整,但其内容和框架基本不变。在很多学生未解决发声技巧,就开始盲目地追求高音和曲目难度,忽视了声乐的审美需求,而一些演唱基础差的学生没有信心张口演唱。另一方面,声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一味地追求演唱,导致一些演唱基础和能力较好的学生追求舞台不追求讲台,更谈不上声乐鉴赏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