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15例骨折病人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心理护理对骨折病人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结论 护理在某种程度发挥着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作用。我们除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外,给予她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了心理护理,经常与她接触交谈,尽量满足她在护理上的需要。同时指导她进行功能锻炼,以减少疼痛。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到踏实、安全,情绪逐渐好转,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职称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5w!I fmTKp【关键词】 骨折病人 护理措施
职称发表论文 R@%Ecn5[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职称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Dq4Zygy9gX-q
A5t'a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u;U6xEC,Kc!BI0 1 心理护理
中国论文网
QA1h!w7U*Y'A 1.1 心理因素分析
中国论文网zWKqeIo+w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论文网}'vCB+Jl4D]:u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中国论文网A){H
|+l'dY2h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FHc0d/_$^|0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XUZw/D2Rp0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Q{2bSmg0 2 护理措施
u.O(_#T8c/fI/]0 2.1疼痛护理
中国论文网
d/X:M-l]\k&N)i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u
lD1H5r{M0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中国论文网
x;zUO*@!J
} 2.1.3 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w j0[,r o:[tN02.1.4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