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引起玉米空秆的原因,主要包括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水分供应不足、授粉不均和病虫危害等,并从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止措施,以期为防止玉米空秆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发表3cYnM(w5B ^GH0 关键词玉米空秆;原因;防止措施
xk\4k*u%q4n0 中国论文网\5Uv(E^ t 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不结穗或结穗不结籽粒空秆的现象,除先天性不育外,还有后天不育型,即植株上有效的雌穗不出花丝,不结籽粒。引起空秆的原因很多, 主要和果穗分化发育期间玉米体内是否获得充足的营养用于穗的发育有关。近几年来东港市玉米空秆率在3%~36%,已成为影响玉米单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论文网#K!A
h8L
|)p!rZ !tR k`axT0 1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
期刊论文发表中国论文网Y$c.C;DJ N .oZF6Yy4c#K0 1.1种植密度过大
_$iqQd0 对于同一品种,在同等施肥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秆率逐渐增加。在同一块地上,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1],合成有机营养减少,因此空秆率增加。
期刊论文发表 D'py I8xZ0 中国论文网f}Zb9sQ 1.2施肥不合理
中国论文网:c(o'ZX7]4k,~)L 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单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秆率高[2],施用二元肥料比三元肥料空秆率高。
中国论文网|O7j%W \D 中国论文网$K)c]h m4wz 1.3水分供应不足
中国论文网.SI,YR5kc-u&q 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如果水分供应不足,植株生长矮小细弱,叶片发黄,雌穗分化与发育受阻[3,4]。据试验,玉米抽雄前后 20d内,1m3土层保持180mm水量,穗粒数761粒;保持138mm水量,穗粒数486粒;保持50mm水量,穗粒数只有311粒,因此当土壤供水不足时,有可能导致玉米空秆。
期刊论文发表8[G3@jJ0 中国论文网6{.g*u H'q7PupO 1.4授粉不均
中国论文网H;fWG
LX4@AP9P1Z 玉米抽雄散粉期阴雨连绵,花粉粒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或黏着成团,丧失散粉能力,形成空秆。2008年东港市春季由于雨水偏多,地温低,夏季阴雨天居多,晴天较少,生育推迟7~10d,在玉米授粉期8月10日左右又受热带风暴“麦莎”影响,造成授粉受阻,空秆率增加。
.Lgy"T@5aF0 中国论文网;P5Q
x\/w9@ G D 1.5病虫危害
中国论文网U
{+e%t
A 当玉米遭受地下害虫、玉米螟危害时,咬断根系,咬食叶肉,有的甚至传毒,破坏输导组织,使组织坏死,致使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运输;或是受黑粉病、病毒病危害,大量养分被病菌夺走而影响体内正常生理活动,造成雌穗发育受阻,易形成空秆。
期刊论文发表+^| E+^Qb%E0F0 中国论文网1QE\
sQ%p$| 2防止玉米空秆的措施
中国论文网w,mVq5Gd3P\~s(] 5`F)^\V.X0 2.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phUb|%Ay8x0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如丹玉88、丹玉402、丹科2181、东单60、东单16等。采用种衣剂包衣拌种,精耕细作,确保苗全、苗齐、苗壮,为防止玉米空秆奠定基础。
中国论文网aNWC1e1j;]g
b2.2实行合理密植
中国论文网1M2on]0pf%m-{ 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保证玉米中后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使茎秆粗壮,特别是满足中部叶片对光照的要求,保证果穗充分发育,减少空秆的发生。一般东港地区株行距是50cm×60cm,栽3.3万株/hm2为宜。
中国论文网a3E"zl2j~v4TWh 中国论文网D{4?
a!UYo^ 2.3科学运筹肥水
V \Cc~N)^L0 在施肥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从而保证果穗发育过程中所需养分。一是施好幼穗分化肥。在玉米拔节期,施尿素75kg/hm2、磷肥225kg/hm2、钾肥75kg/hm2,开沟条施于行间。二是重施穗肥。抽穗前5~7d,施玉米专用肥450kg/hm2或尿素75~150kg/hm2。三是巧施叶面肥。自玉米拔节之后,用0.3%硫酸锌钾5 000倍液,喷施2~3次。在玉米拔节孕穗至开花授粉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灌水,满足雌雄穗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水分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5],从而减少空秆的发生。
8u*X pvG0 h,{;|hVA0 2.4加强田间管理
CM[$g~Wp0 在玉米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及时间苗,留大小一致的壮苗,使玉米生长整齐健壮,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在玉米开花期如遇阴雨连绵,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减少空秆的发生,从而提高产量。采用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6-8]。去雄后,全田只剩1/2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1/2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粒重。
中国论文网y?a_| 中国论文网kq"Jsn
k2}-Z*k@H 3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D3W yMI(j DQxU+~D+VP'r~0 [1] 任建平,郭自豪.玉米空秆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种业导刊,2008(6):27.
中国论文网)uV}3v ?#^(R,yb [2] 陈建勋,张慎举,田伟,等.豫东夏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1999(3):10-12.
中国论文网/}(t~-Z'wr\ [3] 陈建民,陈占礼,张瑞民,等.大田玉米空秆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子世界,2008(8):44.
1z
f5x1A)AI@$g0 [4] 贾春婷.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对策[J].农村科技,2009(8):22-23.
5~)S&GA{4eO^([0 [5] 耿冬红,韩涛,杨廷亮.浅谈玉米空秆、缺粒成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7(5):19.
中国论文网1`~5o-xj)f;aj P)A,F%D [6] 潘兰,陈加来,孙利忠.玉米空秆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40.
CaF1]:O'q0Ap0 [7] 韩丽娟,杨克力.玉米空秆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2007(8):8.
{mbb G3N.Y ?'Q0 [8] 曹修才,侯廷荣.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玉米科学,1995,3(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