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在人体受到感染时,因各种病原体、毒素及其有害的代谢产物作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发生代谢障碍和细胞坏死的一种危重的临床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数量、毒力,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决定了休克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中国论文网
X6Y ~2Y0X7N【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急诊 内科治疗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Y7k3J8x7w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中国论文网%z)X(QPK9g)w"B:@ F'^ 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最常见的是由革兰阴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其次是革兰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其细菌内毒素在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又称内毒素性休克(endotoxic shock)或中毒性休克(toxic shock)。常见于肺炎、坏死性胆管炎、急性胆道炎、腹膜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尿道感染、化脓性脑膜炎和暴发性流脑等。在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分娩妇女,营养不良、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或慢支肺气肿、肝硬化、恶性肿瘤、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物、放射治疗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生。
F
O v+M4\
\0 二、临床表现
中国论文网-]Kyl.K([?M!I 除出现血压下降、脉压小、脉细速、皮肤苍白、湿冷、肢端青紫、尿量减少,重症或晚期患者可有意识障碍、DIC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乃至衰竭等休克表现外,同时具有感染的证据,如感染病灶、急性感染中毒征象如寒战、发热、多汗,体格检查可发现感染病灶部位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中国论文网ThFrfAh 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多,出现核左移,甚至出现毒性颗粒、毒性空泡和(或)异型淋巴细胞。但在严重感染、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时,白细胞总数可降低。有DIC和出血倾向者,血小板计数可减少。对血、尿、痰、胆汁、体液培养和(或)病灶处渗出液、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FG_ Sr(DC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K"FGL9vnRP3cGs0 1.诊断主要依据 ①有感染的临床表现;②符合休克的诊断标准;③实验室检查可找到致病微生物的证据和其他相应的改变。
|.V,~;x0p(K+t.G0 2.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类型的休克相鉴别。
Fa8L UkT0 四、急诊处理
中国论文网cYp?6um1W f 除了休克总论所述治疗措施外,必须强调的是: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要积极抗感染治疗,这是救治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治疗。
1hXb%c6kqK Rp#I0 (一)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a2X6y/qz&D 1.用药原则 ①尽早用药,不需等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就应开始使用抗生素。②首选杀菌类抗生素。对原因不明的感染性休克,根据经验用药。可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兼顾革兰阳性菌的广谱杀菌类抗生素,还可考虑联用。在无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之前不宜选用窄谱抗生素。③有条件者最好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据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④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不宜选用肌内注射或口服给药。
S-lb)~)c%d0⑤用量要足够,对病情进展迅猛者,使用较强的抗生素,不必拘泥于逐级给药的原则,可直接选用较强的抗生素如头孢三代、四代,喹诺酮类三代或碳青霉烯类(亚胺培能)。⑥注意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应慎用或不用;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已出现了肝、肾功能损害,或使用抗生素后并发了肝、肾功能损害,则在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方法上应予以注意和及时调整,以免造成医源性损害而加剧病情的恶化。
2K4V4zi4ia02.清除病灶 对可用手术处理的原发感染病灶,如关节脓肿、疖肿、皮肤脓肿等,应采用局部切开引流术引流脓液;对有手术指征的外科感染性休克,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胃肠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等应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采取手术治疗。
DA E q8r's0 (二)补充血容量
n Xi{
R j\{0 可根据血压、CVP、血细胞比容等调整补液种类、速度和总量。原则上晶体和胶体液交替输注,盐水宜缓,以防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一般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以防止血细胞沉积并降低血液黏度,疏通微循环。
6m\Af~0 (三)血管活性药物
5jC8m1XI_0 常用拟交感胺类中的多巴胺、间羟胺等缩血管剂;在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山莨菪碱或东莨菪碱、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效果较好。
中国论文网9RmB7w,^ J(v:J (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R3Rbm-^0 具有抗炎、抗毒素、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溶酶体膜、增强心肌收缩力等抗休克作用。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早期予以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地塞米松10~40mg/次、甲泼尼龙40~160m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次,每4~6小时静脉给药一次,连续2~3天。
.Y2BMw|0 (五)维护呼吸功能
lY6y#N"F-l-~/]gsJ|0 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血容量补足后,如患者神志欠清、痰液不易排出、气道有阻塞现象时,应及早考虑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并吸痰。
中国论文网:Jiwj5hx
J (六)对症、支持疗法
中国论文网SEk,cf8v:S 对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不能口服者,可早期插胃管予胃肠内营养,同时予静脉营养。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注意纠正酸中毒,补充镁,保证电解质平衡。
中国论文网qq@Vj f (七)防治器官功能衰竭
f/C:O/k*{ua$Q-U3K0 近年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其病理生理和治疗成为休克研究的热点。有观点认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及MODS形成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感染性休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合并2个以上器官衰竭的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非常高,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成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G f3`
|y{%X:B5EQ?@ (八)清除或拮抗炎性介质
中国论文网#d[+ORBiF g\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可通过体外循环对流和吸附作用清除炎症介质,或用内毒素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仅单克隆抗体、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等可改善预后。
中国论文网IK Oqh.E/H@参 考 文 献
5zU"Oc;b3O|h0[1]林小鸿,蒋龙元,罗克勤,叶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和危险因素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论文网[2s}5b"N[2]李昂,段美丽,翁以炳,胡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论文网C(mN"Uf&G9W,R[3]蔡碧华.思维能力与《病理学》教学[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