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素质。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中国论文网/l6Xa}{4WlX$K#B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感教学;鉴赏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M(^jB(MCP+n9v&W
C3kb.Oc0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杭州大学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中国论文网]#U:Z _5}[`(}K)i 有人把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仅理解为杜甫被病痛折磨、身心俱疲,有人却从中读出了八层意思:“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这样的语言敏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与训练。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以及追求意蕴等特征与语感具备的锐敏感知、形象思维、整体把握、丰富联想、情感体验等品质相吻合。因此,诗评家洪迪把语感看成是“诗的语言魂魄”。
中国论文网5Lt(@7o{5z+f*qZ 一、熟读戍诵
中国论文网P2V
D#w{XyL8n9J$z$c 如有条件,先听别人读,在听读中仔细品味其语气、声调、节奏,从而感知其意蕴情趣。语言是一种信号,这个信号通过耳朵刺激大脑,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反馈。然后自已读,可默读,也可朗读。读诗歌的时候,语言信号又进一步通过眼睛刺激大脑,可以更仔细地揣摩作者使用语言的精妙。最后是背诵,背诵绝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背诵。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找到背诵的线索,或作者行文线索,或作者感情发展线索,或其他线索。
Ny.z(_)E}5l&B0 二、鉴赏——语感内化的途径
中国论文网6Pl.^!DO 语言感受能力的产生与强化主要依赖于对诗词语言的深度把握。要抓住古典诗词意象、诗眼、名句等关键点,进行体悟、鉴赏,以期达到强化语感目的。
@(k-|N'B|0 1.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中国论文网(X)M&{Bz|*a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诗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语感的培养,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读者如果无法领悟意象寓意,就进入不了诗歌的意境,感知不了诗人的情感,语感也就无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