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文化论文
  • 文化冲突的原因和背景

    2020年11月20日 15:56 作者:lunwenchina
    杨俊峰 /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轮机工程系
    摘 要: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体系,做双语翻译时会遇到这种冲突,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这种文化冲突,以利于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原因;背景
    文化包括很多相关的文化方向,都以文化模式来表现。
    不同的文化模式产生出文化冲突的不同方面。我们在这里聚焦文化冲突的原因和背景,以便于来了解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模式是怎样形成以及相互的不同点在哪里。
    一、历史文化不同
    历史文化不同指的是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传统积累形成的文化。每个民族和国家形成的不同,所以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也很不同。历史文化包括典故,成语,谚语和俗语等。
    例如:
    在汉语中 , “你这个人真阿 Q” 或 “她是个林黛玉式的人物” 传递着无需更多解释的信息。
    英语和汉语演讲、作品中有许多典故,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传承。但这些典故并不总是易于理解,如果一个人没有读过鲁迅的《阿 Q 正传》,他就不会理解对于阿 Q 的评价的。
    二、宗教文化不同
    宗教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宗教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要超过语言的历史和发展。因此,宗教对语言的影响更大。
    例如 :
    (1) For God’s sake! 看在老天的份上!
    (2) God knows! Goodness knows! 天知道 !
    西方人使用“上帝”来表达强烈的感情,中国人则使用“天”
    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1. 中国的儒家影响
    作为中国基本的社会和政治价值体系,儒家思想和良好行为的准则,实用哲学的睿智以及正常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它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模式,社会价值观,为中国人的政治理论体系提供背景支持。
    中国人习惯于称呼别人“王叔叔”,“李阿姨”,“刘奶奶”
    等来表示关心和亲昵,但总是令西方译者和读者很困惑。
    2. 中国的佛教影响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有很深的影响。佛经的译本给汉语增添了许多好的典故和新的词语,如:“菩萨心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在它的影响下, 几千年来,汉语更加强调描述。佛教认为语言是传递信息和想法的工具,应该含蓄、简洁并且追求词本身之外的东西 ( 张蓓,1998)。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道教的玉皇大帝,佛教的阎王爷,盘古等创造世界并且统治着世界。这些概念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多数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例如在翻译红楼梦时,英国翻译家 David Hawkes 把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翻译成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考虑到宗教背景,刘姥姥不可能是基督徒,所以用“God”这个词就不合适,应该用“Heaven”更合适。
    3. 西方国家的西方哲学和基督教的影响
    在西方哲学和宗教中,并不像中国文化明显地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主体。西方人以个人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个性并且崇尚个人成就和荣誉。哲学家 Ballah 指出社会体系是由以个人利益为做事原则的个体在社会接触中产生的 ( 贾玉新,1997)。
    在西方社会特别是讲英语的国家,《圣经》不仅是宣化基督教教义的名著,而且也是对西方人的生活和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品。几百年来,很多典故和成语都来自《圣经》,因此基督教文化在语言风格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英之间不同的地理和宗教环境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词语和事物的文化内涵彼此不同。
    中国是一个大的内陆国家,中国人从古代起就一直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和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土地。因此汉语中有很多和土地或农耕相关的表达方式。如 : “土特产”, “土地庙”, “土生土长”等。
    和中国比较起来,英国是一个环海的岛国,英国人很早就从事海上贸易。因此英国人经常把和他们在海上看见的和想到的东西关联起来,因此产生了很多和海相关的谚语和俗语。如:中国人说“树倒猢狲散”, 而英国人说 “ratsdesert a sinking ship”;我们说 “未雨绸缪” (fix thewindow before it rains) , 而英国人说 “while it is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四、两种社会的不同思维方式
    由于对外面世界的社会实践和认知模式的不同,中国人和讲英语国家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思考一件事,而西方人是通过分析从部分到整体来思考一件事。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差别。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人们的思维模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一些词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像英语词汇 individualism, ambition and idealism 在英语中就是褒义词,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 “野心”, “理想主义” 则是贬义词。
    五、两种社会的不同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人生态度、信仰和喜好、志向和追求、希望和恐惧,傲慢和偏见等。所有的价值体系都是指导人行为和思维的原则。
    1.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
    在英语词典中有很多带“self”的复合词,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自我”这个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和自信
    在中国的文化中,集体主义是给予高度评价的,中国人崇尚的是 “仁、义、礼、智、信”。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强调和谐避免直接冲突。
    文化不同,语言的方式也不同,随之就出现了文化冲突。
    我们必须追溯到它们各自的历史和其它领域来帮助理解文化的差异,进而来理解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 Hawkes,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张培基,《论习语的汉译英》、《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中国论文网4|DQsI_tg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