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2010年10月25日 14:54 作者:lunwenchina
【论文摘要】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重学科专业能力轻教育教学能力、重知识技能轻专业情意、重单打独斗轻合作交流、重外部驱动轻自主发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素质,必须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教师行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 中国论文网'g@E1n'p'ikh V
中国论文网
wMb3[ {/i
IN"t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国论文网[3N3n1BZ.F6w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中国论文网yT)J&bzf
一、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6@P^8l0? _N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P/]S#A4p9[4}h#]#?7kE0 (一)重学科专业能力,轻教育教学能力
"k"TS*oZs'e3|0~"@0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学科专业能力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学科专业能力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育教学能力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两者缺一
不可。教师不懂得“怎么教”,“教什么”就失去了实践意义。但是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学科专业能力,轻教育教学能力的现象。这些现象表现在:教师普遍认
为“学者必良师”、“学高为师”;一些教师“下课教学休”,和学生缺乏互动;一些教授埋首科研,不为本科生授课;一些班主任一年只见学生两三面;一些研究
生导师竟然叫不出自己学生的名字;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年复一年使用同一份教案;一些教师仍然“满堂灌”,讲课枯燥乏味等。总之,在高校中努力提高学位学
历、埋头科研的教师比比皆是,而致力于教学、心系学生的教师寥寥无几。 中国论文网.SW NE5ZS5ys
(二)重知识技能,轻专业情意 中国论文网 Xyd+e.d]2C"kA(o:?#C^
教师职业非常特殊,它通
过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施加影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而专业知识、技能必须通过“教育影响”这一中介因素才能产生教育效果。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性向、专
业情操、专业自我等情意性因素,在精神状态和情绪情感维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隐性、持久和深刻的。但是,不论是学科专业能力还是
教育教学能力,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基本上是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而对专业情意的发展关注甚少。譬如,高校教师的入职、在职培训内容大部分是专业
知识方面的,少部分是专业技能方面的,还有极少部分是职业道德方面的,并且培训的内容也是一般性知识。教师通过一两天短暂的培训能了解部分职业道德的内容
已经不错了,要想达到职业道德内化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再如,一般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会包括“敬业爱岗”一项,但考核的内容大多是“辅导学生人数、次
数”、“不迟到不早退”、“热情回答学生问题”、“从严执教”、“备课认真”等基本的、规约性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k"w&D:j.}3A1_
(三)重单打独斗,轻合作交流
2z^4dsj$a+|F]0 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种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与入合作。”但是,我国高校教师已经习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很少与其他教师沟通、讨论、交流及合作。这种“孤立”和“隔离”的工作状态,表现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
~j2_
J E0 在教学上,教师各自钻研教材、备课,不愿意听课或被听课,不愿意参加公开课,不愿意观察和“干预”别人的工作或被他人观察和“干预”,缺乏集体教研活动。即使一些高校规定了教研活动时间,也大多是形式上、浅层次的,或变质为院系发布通知文件的时间。 中国论文网6\4Ft&F#Mm(}z
在科研上。不用说人文社科类的教师大多是单打独斗,既便是理工科类的教师,如果科研项目较小基本上也是自己完成,如果是较大较复杂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宁
可找研究生做也不愿花工夫与同侪商榷合作。而校际间的科研合作其实更松散,很多是“托名”而已。因而,难以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或强大的学术团体,也难以做
出重大的、原创性强的学术成果。 中国论文网u
~&\r\:V
在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中,教师大多缺乏深入的交流、研究、探讨、争鸣、碰撞;还有些教师把学术会议当做公费旅游,根本没重视学术交流的作用。
3A9PP2v*x
J%^8C0中国论文网)u}7A~k F%g)Gi
(四)重外部驱动,轻自主发展
c~YO*Q`U
c0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也是社会、高校和教师共同作用的过程,社会和高校是外部驱力,高校教师自主发展是内部驱力,内外力量共同作用,形成良性合力才能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外部驱力过于强大而内部驱力过于弱小。 中国论文网5WJUS A&eM
例如,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以政策性、行政性手段督促教师参与,教师主要是服从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要求和指令,没有选择的空间和权利。再如,在教师科研方面,高校往往忽视教师的个体特点和学术规律。使用过于量化的考核方式一刀切地考核教师,迫使教师产出许多低质量的科研“产品”。
a"q
Z2VZ1jK0 总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普遍比较被动,在工作上跟着上级部门的要求转、跟着学校的指挥棒转。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缺乏专业发展规划。缺乏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实践。
d@6r*R"\:G.|Gy)RZ0 二、促进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中国论文网P5k]-B8_6G5K+|i
为解决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必须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教师行为层面综合采取措施。 中国论文网V2qsF$F
(一)观念层面
*v!tf r*O5B
\h0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教师转变落后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中国论文网{sl
]{1JBX!l]
1.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入为本”,高校教师是完整的生命体,而且是有思想、有抱负、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他们完全有理由
和权利得到社会和高校的尊重,成就他们自己圆满的人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往往把教师视为被规约、被管理的对象,视为单位
的雇员和任务的执行者,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导致了专业发展的片面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应该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
念,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理解教师的情感特点和生活需要,相信教师自我实现的动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支持其教学自由、科研自由的信念,解除他们的后顾之
忧,激发教币的专业智慧和专业热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中国论文网+NM&`[;| LFt0gh
2.树立全面的教师专业素质观。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目前国
内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多种观点。但对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却很匮乏。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三分法将教师素质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
构、教师的能力结构”田。笔者借鉴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教师专业素质三分法并加以改进。初步提出了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即全面的专业素质观,其基本内容应
该包括知识、能力、专业情意三部分。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
识、通识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能力包括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性向、专业情操、专业自我等。只有树立全面的教师专业素质
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聘用、培训、考评、晋升教师时才能坚持正确的标准,采取科学的措施,教师也才能确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中国论文网zj8v]LG
3.树立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为和专业发展模式,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jIoz2F9RCR0
(1)自主发展。高校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或曰成就欲望的水平很高,他们是“高度创新”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人员他们更清楚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更愿意自
我管理、自主发展,他们也有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外部力量(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应该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引导、激励、支持和帮
助,而不是代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强制教师接受不一定适合他们的发展方式。 中国论文网rd#xOQ"}w
(2)合作交流。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教学风格、
学术水平的教师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可以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使合作双方的素质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目前。合作文化已成为美、英、
加等西方国家教师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树立合作交流的理念,有利于改变教师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有利于保持教
师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也有利于教师个人事业的成功。 中国论文网-h7jx_*WVXL
(3)反思性实践。经验反思是个体为了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而进行的
一些探索经验的智力和情感活动。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浅层次的知识,教师的成长是经验与反思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
头活水,反思和探究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高校教师要树立反思性实践的理
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do1K^L6hwr;z0 (4)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应对知识社会的先进理念,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更应该
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系统、不间断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也是对方法的学习、对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知识不仅
来源于书本,也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中国论文网,c%`(^
e-l"h
(二)制度层面
7H;IP ]ze3{)a;p0 制度是连接理念和行为的桥梁和介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能缺少合理健全的制度保障。 中国论文网3d}D&I)x(E
1.严格教师资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