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敎学游戏的问题研究

    2017年6月12日 08:28 作者:张文娟
    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敎学游戏的问题研究
    山西省文水县第六实验幼儿园 张文娟
    【摘 要】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得到普遍认可。集体教学活动的普遍存在也是客观事实,如何使教学
    活动成为像游戏一样受幼儿喜欢的活动是很多人关心与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
    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小班 集体教学 游戏
    1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游戏没有面向全体幼儿
    活动领域:小班语言
    活动内容:分享阅读《小海电》
    教学游戏:"我是小海电”
    游戏环节实录:这是一次语言活动,教师先带领幼儿完整地
    讲述了一遍故事,然后设计了一个体育游戏,幼儿模仿小海电
    爬行。教师准备了塑子作为小海电们爬行的路线,自制乌色壳 4
    个,被邀请到的幼儿背着乌电壳的道具,从教师布置好的“通
    道”上爬过,每次请 4 名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完成任
    务的幼儿获得枯贴奖励。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邀请了 3 组,
    也就是 12 名幼儿参与了游戏,而当时的班级人数是 28 人。在
    游戏结束后,没有被邀请到的幼儿“抱怨”:“我还没玩呢”,“我
    也没玩上”。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是花了一定心
    思的。准备游戏材料乌龟壳,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爬行游戏,活
    动过程动静交替,气氛活跃。但与此同时,该游戏也暴露出了
    教学游戏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游戏没有关注到全体
    或大部分幼儿,使游戏成了少部分幼儿的“独角戏”。在游戏过
    程中,大部分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得到游戏的机会,但
    无奈受人数的限制,只能一直当“观众”,在下面静静坐着的幼
    儿不免情绪低落,有的干脆将自己“置身事外”,跟周围的小朋
    友聊天,使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1.2 幼儿的主体地位丧失
    活动领域:小班社会
    活动内容:神奇的小手和小脚
    教学游戏:小小魔术师
    游戏环节实录: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手、脚的外形和作用。
    给小朋友介绍"指纹”的概念时,老师变了一个小魔术:拿出一张
    白纸,用大拇指在纸上應了一下,什么都没有,老师请小朋友
    闭上眼睛,教师背对着小朋友,用蔬了颜料的拇指在纸上抵出
    一个手印,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告诉小朋友一条一条的纹路就
    是“指纹”。游戏到这结束了,接下来是认识脚。
    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魔术本来颇具亮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
    化,使“指纹”跃然纸上,非常适合极具好奇心的小班幼儿的
    年龄特征,游戏的操作又简单晃行。但“3-4 岁儿童的认识活动
    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直觉行动性是小班幼儿思维的主
    要特点,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依赖于直接感知和自己的动作,眼
    见远不如手动来得有效。所以,教学游戏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教师在实施教学游戏时没有意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是活
    动的主体,游戏被教师一手操作的,是教师在台上的表演,幼
    儿只能被接受,没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如果教师只是提出游戏
    建议,将变魔术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操作,那幼儿在
    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不是更有意义?与幼
    儿的自然游戏不同,教学游戏的制定者、发起者是教师,但游
    戏的主体应该是幼儿,“让教学借助游戏成为一个生动、真实、
    开放、有意义的过程,一个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过程,一个
    将内容(课程)转化为自身体验并与大家一起分享和表达的过
    程”,"'在教学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切不可越俎代鹿,剥夺
    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
    2 改进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建议
    2.1 转变教师观念,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
    长期以来,我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
    在课堂上,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教师
    的职责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
    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
    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
    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
    进者、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学会倾听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人格观上,由‘师道尊严’变为‘人格平等’;学生观上,自‘教
    育客体’变为‘学习主体’;在教育中心论上,由‘教宵中心’
    变为‘学生中心’;在教学观上,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
    习’等等。”
    教师转变观念,从台前退居幕后,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要心中有幼儿,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感受幼儿的需要,不
    能单凭个人经验和喜好來决定游戏活动。“成人在游戏中过度行
    使成人权力,使游戏过度结构化,从而抑制了儿章按自己的喜
    好和游戏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且也减少了儿童在游戏中探
    索新知、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是
    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学游戏的幵展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尊
    重幼儿,把游戏的主动权、掌控权交给幼儿,从而调动幼儿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只有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才能发挥理论上所阐述的游戏的各种
    功能”。实现从“教者”到游戏参与者的转变,要求教师“慢下
    來”,给予幼儿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在教育活动
    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告诉幼儿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允许幼儿
    犯错,在错误中尝试、成长。只要是幼儿自己能够动手操作的,
    教师就不要越俎代鹿。
    2.2 游戏的设计与组织要面向全体幼儿
    集体教学活动的顽疾就是难以照顾到全体幼儿,忽视学习
    者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学游戏的设计要尽量弥补集体教学的
    不足。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的受众面,应尽量设
    计允许集体参与的游戏,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位幼儿身上,“好
    的教学游戏要能够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来”。
    以分组形式进行的教学游戏,应适当延长游戏时间,增加
    游戏次数,扩大游戏场地,以保证游戏活动的全体性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对于处在“观众”位置一直等待的幼儿要予以理解,
    同时给他们提出一定的任务,以减少游戏中幼儿无所事事,游
    离于活动之外的情况;以操纵材料为主的教学游戏,应给每位
    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动手操纵的
    机会。
    3 结束语
    在幼儿小班教学中,我们要将游戏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开
    发他们的智力。
    【参考文献】
    [1] 刘 春 雷 . 科 学 课 堂 中 游 戏 教 学 初 探 [J]. 新 课 程 ? 中
    学,2011(11) : 120-121.
    [2]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08  (07): 45-48.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