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方法的探析

    2014年7月24日 09:04 作者:德庆拉姆

    Nd {)Y$BSxK$^)\H5k]0
    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方法的探析

    .LZY!gs$vR0
    德庆拉姆 西藏桑日县中学

    HjN8w,U0
    摘要:汉语言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汉文化也影响着汉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在对少数民族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
    汉文化做出了解与认知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化效率的关键,所以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有必要围绕对汉文化的理解来开
    展。本文从文化视角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做出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分析了体验式教学、交流式教学以及比较式教学方法在对少数民
    族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3rS e;[8] jn$q0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言;汉文化;教学方法

    ,]? M`VV%uc0
    包括汉语言在内的所有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所以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则使用语言进行传播与表达。同时,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往往会受到民族文化中价值观、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与制约,由此可见,文化是语言产生与
    发展的基础,而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文化所进行的一种交流,而这种交流的目的在于通过加深少
    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言的文化感悟、减少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发现语言之间的差异来降低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的难度,从而
    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n,\6E$[ {iK n0
    一、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增强学生文化感悟
    对语言的学习需要依靠对文化的理解,所以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的理解是提高汉语言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对汉文
    化的理解属于内化过程,这需要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师重视将汉文化传递到学生
    的意识中,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对汉文化以及汉语言进行体验的机
    会与空间。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提高汉语言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汉文化体验活动并不仅仅局限在汉语言课堂中,这主要是
    由于汉语言教学课堂具有过于狭小的范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无法真正的实现汉文化以及汉文化理论的内化。所以,对少数民
    族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汉语言教学空间的拓展,让汉语言教学从课堂走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汉文
    化以及汉语言理论进行体验,这对于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以及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能力而言具有重
    要意义。总之无论是文化的内化还是语言知识的传递都需要强化社会与学生、社会与文化、生活与文化以及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联
    系,同时改变传统汉语言教学中围绕教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封闭教育模式,通过在生活中融入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文
    化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意义更强、更具体和正式的教育环境。

    (xe:}F ^#o]9N0
    二、通过对话式教学来减少民族间文化冲突
    对话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思维,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让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活动具备更好的有效性。让少数民族学生具
    备较好的汉语言交际能力是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
    以本民族文化、价值观以及语言难以做出准确理解的观念和事物,这种问题的出现实质上是由于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冲突而导
    致的,而对话式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从而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以及汉语言理论的了解。当然,
    对话式教学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平等的对话并不能达到交流的效果。从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实践方面来看,作为
    教学参与者的师生都是对话和交流的主体,其中又包括师生之间开展的对话与交流,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的对话与交流。
    对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中的对话是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能够产生文化的碰撞与磨合,在这个过程中,
    汉语言教学活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汉语言教学课堂中的封闭模式,并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围绕不
    同观点的讨论能够改变传统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从而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基础。在对少数民族汉语言
    教学的对话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回避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应当引起文化之间的冲突,事实上,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
    的,而教师需要拿出与学生一起直面冲突的态度,并通过理解共存来减少冲突,从而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冲破
    民族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界限,从而对汉文化以及汉语言做出更好的理解与接受。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
    程,因为学生只有在了解和接受汉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更积极的学习汉语言理论知识与锻炼自身的汉语言交际能力,并掌握汉语
    言学习方法,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构建基础。

    /cO(Y"{f9bP0

    sRao R3h^d~ [A4e0
    三、通过对比式教学来发现语言之间差异
    将自身民族的语言与汉语言进行对比是鉴别两种语言差异的前提,这是对汉语言做出认识的有效方法。少数民族学生要了
    解汉文化以及汉语言理论知识,就必须对本民族文化、语言与汉文化、汉语言理论知识进行比照,否则少数民族学生则不能对汉
    文化以及汉语言习惯做出认识和接受,这个过程需要运用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迁移能力。通过对比民族文化来开
    展汉语言教学活动,就是要求让少数民族学生比较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如果两种文化与语言相近,则少数民族学生
    会对汉语言产生亲切感,在此背景下,汉语言自然更容易得到学生认同与理解。如果两种文化与语言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学生将
    会面临较大的学习难度,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种语言进行区别对待,认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在
    汉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中做出更好的把握。另外,对比式教学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在认识到民族间文化与语言差异的基础上为学
    生提供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汉文化和汉语言理论的机会,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化包容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水平。
    中国论文网H2LI'tF/Dj
    参考文献:
    [1]东尼亚.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2]张毅.论汉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7).
    [3]刘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语用失误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4]热依拉·买买提.浅谈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7(04).
    作者简介:德庆拉姆,山南人,本科。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