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读《理解教育论》体会

    2014年12月13日 13:18 作者:李秀丹
    读《理解教育论》体会

    k.N;wG ?K0
    李秀丹

    c9H|YB:QO r0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中学)

    rWY5Oho6] s:`2n0
    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近年来很多新兴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作
    为教师,我们也要紧随时代的脚步,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几天,我认真阅读了熊川武、江玲教授的《理
    解教育论》 ,让我感触颇深。理解教育重在理解。我们也经常说理解万岁,所以理解
    是很重要的,而且理解又是相互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学生。古人言,教人必先知人。我们要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
    生的身心发展 :
     (1)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
    维到抽象思维,由没有反思能力到有反思能力。对于这些规律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让我
    们作为师者,更好的把握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中国论文网(T#U0s$}K"s
    (2)不均衡性——让我们了解不能的学生我们应该不同的对待。在课堂中,我们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困生,我们可
    以布置不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快乐。 (3)稳定性和可变性——在这里,
    稳定是相对的,可变性是绝对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某一阶段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需要我们老师去把握好。那我们的
    理解教育强调教师理解学生,但决不是让学生自己放任、随心所欲,而是严宽相济。毕竟现在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
    还有限,如果让他们随心所欲,那可能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教师, 站在长着的角度, 引导者的角度, 该严的时候还是得严,所以这个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老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慢慢摸索出。
    我们理解教育的精髓,就是一种课堂模式的变革。提出的教学模型“反思创读、多重循环” 。对于这种模型,结合我
    在通用技术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体会 :
    中国论文网 b+n"rW9? z7[
    1、心理准备。这个阶段主要是调节学生的心态,把学生刚从下课的活跃气氛引导到学习的状态上来。这个阶段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创设情境,这里对我们的教学效果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处理得当,师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很快进入学
    习状态,如果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教师在上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又在做自己的事情。在我的教学中,我通
    常采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或用一个小的游戏来开始一节课。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使学生更能静下心来,更能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欲望。

    8n7H)?Uj#W0
    2、反思诊断。这个阶段讲究学生之间的合作,遇有疑问的情况,先小组讨论,解决不了再请老师帮忙,然后学生对
    做过的习题进行纠错,形成纠错本,从而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来,再犯同样的错误。历年的高考状元都采用类似的方
    法。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论文网{~h q;a k!Y
    3、创读求新。这一点在我们通用技术教学中尤其重要。通用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也是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这门
    课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实践中,我也是尽量留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多去思考,多
    去猜想从而达到创读求新的目的。

    @R6Uy Y9u O+X0
    4、再次反思。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来检测掌握情况,从而做的课堂反馈。当然这里不单单是检
    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等情况,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任何一个知识点学习,都是为了今后
    的发展,所以都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一点恰好也是我们通用技术这门课的一个课程特点。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同
    伴互帮互助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回顾本堂课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
    具体的分析,从而起到反思并总结本堂课的作用。以上是我读了《理解教育论》后,结合自己在本学科的
    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当然这本书涉及的方面还是比较广的,我只是选取其中一个小小片段。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
    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有着一定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