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浅析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2017年4月05日 10:25 作者:王婉青
    浅析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文 / 王婉青
    摘要:本文通过肢体表现力和情感表现力两方面来分析了幼儿舞蹈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文章指出肢体表现力就像
    是笔,而情感表现力则是颜料,只有笔和颜料的结合才可以将舞蹈这幅绚丽的画卷完美的呈现出来。
    关键词:肢体表现力 情感表现力 幼儿 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中表现力应该分为两项,一是肢体表现力;
    二是情感表现力。 肢体表现力就是指表现出的舞蹈动作具有
    一定的规范性和优美性;而情感表现力自然是指在舞蹈作品中
    所表达的情感具有真切性和丰富性等。 如此,我们就来通过这
    两点简单分析一下,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表现力该如何培养。
    我们先来说说肢体表现力。
    每一个舞蹈都是靠不同的舞蹈动作堆砌起来的, 如果说
    一个舞蹈作品是一栋建筑, 那么动作就是那些一砖一瓦,所
    以,肢体表现力是舞蹈的基础。
    在幼儿舞蹈课堂上,肢体的学习最初便是模仿了。 模仿老
    师,模仿各种生物或各种形态,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一种本能天
    性。 所以,作为老师,要精心安排好每一节课,让幼儿在学习动
    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肢体表现力。
    一、设置快乐的情景
    对于幼儿舞蹈课堂来说, 一堂生动有趣的舞蹈课比一堂
    严格要求的舞蹈课堂有质量的多。 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孩子们
    两两做伙伴来进行动作教学,这样既触动了孩子的兴趣,也让
    孩子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了知识。 例如:学习舞蹈《小燕子》,
    这种耳熟能详的歌曲会让幼儿有一种熟悉感, 这种熟悉感会
    使幼儿的兴趣和课堂质量提升,让孩子们边跳边唱,这样课堂
    氛围就显得轻松愉快了。 在孩子们边跳边唱的过程中,让她们
    进行面对面的动作交流—— — “飞呀飞”、 “跑呀跑”、转圈、拍手
    等搭配的肢体动作。 在这样快乐的氛围下,肢体的动作自然就
    放松下来,久而久之,肢体的动作表现力就会加强。
    二、利用合适的道具
    道具在舞蹈作品中常常出现, 经常作为辅助和点睛之笔
    来用。 而在幼儿舞蹈课堂上,道具可以激发起孩子对舞蹈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我常常发现,在课程上运用道具孩子会比较活
    跃。 例如:我教授舞蹈组合《跳皮筋》,当我没有将皮筋带入课
    堂的时候,我发现孩子迈步跳的时候幅度很小,有的孩子基本
    不抬脚,仅仅只是双脚贴着地面蹭过去。 随后我将皮筋带入课
    堂,固定好后教她们迈过皮筋去跳,介于有了皮筋这个道具的
    阻碍,孩子们都会把脚抬高,跨过皮筋去跳,动作幅度就夸大
    了,动作的标准度和质量也就提高了。
    三、采用多样的手段
    很多孩子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会, 而是动作记
    得不熟练, 所以动作难免就显出不确定的因素而显得小气和
    呆滞。 遇到这个时候,我们要反复的进行练习,将动作细化、放
    慢去一个个的再次解说,保证孩子可以记住。 例如分组练习,
    让孩子们分成三组来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孩子做的最整齐,
    最整齐的一组孩子每人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 别的组在表
    演的时候其他孩子也在观看,一遍遍下来,又可以让幼儿加深
    记忆,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记住也可以激起孩子的表现欲望
    和团队凝聚力。 动作一旦记住了,离想要做好就更进一步了。
    四、情感表现力
    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力, 即从内心到外形与角色完全溶成
    一体, 要让幼儿在舞蹈中有这样充分的情感表现力应该做到
    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尽可能理解
    所谓充分体验就是要渗透到舞蹈作品的角色中去, 连同
    形体、内心、体态都要感同身受。 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讲一些
    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从故事中的人物形态去着手,让他们可以
    更快更简单的明白下面的教学舞蹈中我们即将要表现的东
    西。 例如:学习舞蹈《我不上你的当》,我会把歌词编成一个童话
    故事,加入情景和人物,一边讲故事一边拟人化地用舞蹈动作去
    模仿故事里的人物和情景。 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融入到故
    事中去,感受身临其境的状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孩子们的肢体
    会大幅度的夸张动作。 所以当教完整个舞蹈的时候,孩子们已经
    可以把舞蹈和故事融为一体,情感表现力自然也就突出。
    (二)让孩子尽可能想象
    具有好的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孩子更感性,而感性的人通
    常都具有丰富的感情表达能力。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挖
    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好奇”是幼
    儿的心理基本特征, “形象”是幼儿的基本思维模式,如果将这
    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感性思维着手,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深刻
    的印象。 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我把舞蹈教室的周围摆上一些
    植物,告诉孩子,舞蹈教室今天就是一片大森林。 接着我用音
    乐放出贴合大自然的音乐—— — 里面有鸟叫、 风声、 树叶声等
    等,让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表演出森林中有什么。
    让人惊奇的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的。 我的小小启
    发就如同打开了一个小小的井口, 而下面的井水就源源不断
    的留出来了。 有孩子会模仿雨后从泥土里刚刚钻出来的小泥
    鳅,动作滑稽可爱,手指尖和脚趾间都要细微的细节动作,非
    常让人惊奇;还有的孩子会模仿树枝上的小鸟,飞来飞去,还
    会喂食给鸟娃娃吃……这时候她们做出的动作夸张、形象,不
    仅具有丰富的肢体表现力,更是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表现力。
    五、结语
    幼儿舞蹈教学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舞蹈的表现力
    也要通过孩子的动作和情感去展现,所以,作为幼儿舞蹈教师
    我们要去开发孩子的肢体和情感,让她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带
    着丰富的情感去表演,去展现自我。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舞
    蹈表现力必须把肢体表现力这支画笔和情感表现力这副颜料
    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在舞蹈课堂上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可
    以使孩子跳自己喜欢的舞蹈,把自己的世界和舞蹈融为一体,
    让家长在看到孩子跳舞的同时感受到孩子的世界; 通过在舞
    蹈课堂上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可以让孩子学到许多舞蹈知识,
    全面提升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在教授孩子舞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
    学生去理解舞蹈,懂舞蹈,爱舞蹈。 幼儿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要
    细水长流,只有慢慢爱上舞蹈,才能将孩子的表现力充分展露
    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王婉青,副教授,本科,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艺术教育系主任。 )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