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社会学论文
  • 网络热点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2014年8月14日 14:25 作者:范伟娜

    中国论文网5P+\aN$zf b7s8Z"G
           
    网络热点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中国论文网Z0W#|~"G*f8M*h!p

                         范伟娜

    h C'~ e:ZaGh0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武汉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7x4T%sq0DO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新闻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化。由于使用网络的人数日益增多,对网络热点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本文依据网络热点事件,主要分析了其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及其中的心理效应,以对以后探索应对措施提供帮助。中国论文网"m-fxp/~.e

    关键词:网络热点;信息;机制;心理效应中国论文网r^W)wX

    一、网络热点的界定

    p }f/l X?"g0

    网络热点是指在网络上出现频率较高,引发人们高度关注并激烈讨论的话题或事件。网络热点具有传播迅速,瞬间爆发,且传播过程中容易夹杂着网络流言和舆论攻击,易引起群体情绪激化等特征。其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社会突发事件, 也包括医疗卫生、学校教育等事关民生的大事,以及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时政新闻和娱乐、八卦等。网络热点事件会经历一个发布、传播、发展、演变、消退的过程[1]。

    RXc5M-i.E0

    二、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心理效应中国论文网&B;M4dUL} V%Yf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对于此类发源于网络的社会热点事件,心理效应在其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到类似催化剂的作用[4]。

    +e)gE|%`y$Q0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n)q t'U4N|6a| rJ0

    例如在08年汶川地震捐款事件中,万科集团与王老吉最终同样都是捐款1亿,但公众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万科集团最初捐款200万以及王石的激烈回应激发了公众的不满,这可以用近因效应来解释,也就是说在人们对万科集团形成总体印象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影响。而王老吉则在捐款现场创下捐款数额之最——1个亿,这与万科集团的形象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因此使得人们对王老吉赞誉有加,用首因效应来解释就是,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王老吉的第一形象很好,从而会对以后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论文网$^$n,s+{|h,L

    (二)刻板印象中国论文网s?:~ h:O:c o&H

    “我爸是李刚”事件从一起交通肇事案最终演变为网络热点事件,与网民对以李刚为代表的所谓“官二代”“富二代”玩世不恭、不学无术、傲慢无理等负面信息的感知不无关系。除了民众对“官二代”、“富二代”群体的不良印象外,民众对负面信息的极大关注和传播便是形成网络热点事件的催化剂。社会上现在存在一种“仇富”“仇官” 心态,即对“富二代”“官二代”的负面信息格外关注,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效应”。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认为,坏事比好事对人的影响要大,这也是正面消息没有负面消息传得快、传得广、受关注度高的原因所在。因此,很多普通的事件一经网络放大就升级为热点事件。当有关事件的信息在网上传播时,负面信息往往会产生超出寻常的传播效果。否定性信息不仅一经媒体报道便会以更快于肯定性信息的速度传播,而且在否定效应的作用下,人们对这类信息会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和信任度。不管一个人具有其他什么样的特性,一种极端否定的特性会使人产生一种极端否定的印象。

    ~ODkRO0

    (三)归因偏差中国论文网/z9nM hy

    基本归因错误又叫对应偏差,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人们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较稳定的人格因素,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 08年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引发人们的激烈争议,人们纷纷指责地震中不顾学生安危独自逃跑的范美忠,认为他有损教师职业道德,自私自利,与地震中其他英雄教师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在解读范美忠的这种行为时,是把他的这种逃跑行为作为他人格的组成部分,是其内在的、稳定的人格特质,因此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

    @$c1Q)~Cb*j0

    (四)娱乐心理 中国论文网&~:};ix*@2Ej%kth4Gy

    2014年4月演员文章被爆出轨,曾一度被封为“模范丈夫”的文章,一经传出与女星姚迪的传闻之后,各大媒体、微博等纷纷跟踪报道,各种舆论铺天盖地,文章的良好形象瞬间因为这一重大事件而崩塌,甚至很多人在网上大骂文章。这本来是一起娱乐圈的事件,但整件事情的影响波及全社会,引发全民围观,甚至于说,文章出轨,大众比马伊琍还要愤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明星生活的关注以及娱乐心理,当今时代,娱乐明星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同时由于人们对“模范丈夫”这一称号的期望太高,以至于在发生某些有违这一称号事情的时候,人们很难接受。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泄愤心理和害怕自己遭受同样经历的心理。用否定效应来分析这一事件,是因为人们有关注负性事件的倾向,而且尤其是当此类消极性的信息与他人价值观方面或品行相关时,否定效应体现得更为明显,即认为文章本质上就是这样一种人。而大众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又会把这一事件归因于文章本人的特质,并且认为如果换做是自己,肯定不会这样做,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归因偏差。

    "X3^}*o!IjY'Q&\[0

    (五)比坏心态

    Z i!n/d9YI0

    2014年2月9日,央视曝光了东莞多个卖淫嫖娼的场所,但是在这起“东莞扫黄风波”中,除了弘扬社会正气声音外,竟出现了“东莞挺住”“东莞加油”等异样的声音。一些人以娱乐心态看待东莞扫黄事件,甚至对“莞式服务”叫好,为色情业张目。这些娱乐化、恶搞化的倾向折射出大众的比坏心态,即在某一负性事件面前,不是分清好坏曲直,也不是比着看谁比谁更好,而是争着比着看谁比谁更坏。一说扫黄,就立即转移视线、偷换概念,说腐败之害甚于色情,贪官比嫖客小姐更坏,弯弯绕绕、兜兜转转,甚至由此推导出卖淫嫖娼不算个事的错误结论。但是,如果没有是非标准,没有言行底线,那么迷失方向的狂奔,就会成为法律和道德双重失重的沉沦,最终只能滑向绝望的深渊。这也是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条件下,网络匿名性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Y6G o#O*_i'p`L0

    三、结语中国论文网Sxf6uN/wJ+]

    网络热点事件是社会积重问题的突破口,是不满情绪的宣泄处。各大网站要加强管理,继续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对热点话题及时反馈,及时更新信息,既要允许不同声音存在,又要引导公众舆论走向正常轨道。中国论文网^\zg7d4B,m{*zY

     

    ]O r&]Z:~.{0

    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Qw5Q1RV

    [1]吴小君,张丽,龚捷.从网络热点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转化机制[J].现代传播.2012(11):111-114.

    ` F'lP:s4F c"I0

    [2]乐国安等.社会心理学(第四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中国论文网1R rlk Z8E

    [3]唐琪.网络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2012.中国论文网a_1UDy@!g

     中国论文网.Q0w+m,Zulp

    f/E] }$Q8`#FL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