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乙酰谷酰胺针联合纳洛酮针治疗重度酒精中毒昏迷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84例重度酒精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乙酰谷酰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纳洛酮,观察12h内患者昏迷症状改善情况及昏迷症状改善的时间情况。结果 (1)组间有效、显效、无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2)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患者昏迷症状均改善,以观察组昏迷改善时间更加显著。结论 乙酰谷酰胺针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昏迷的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纳洛酮的治疗。
P)\%gBSk4s r0发表财经论文 JW%sx9^'OV4te
|2?0【关键词】 酒精中毒昏迷;乙酰谷酰胺;纳洛酮;联合治疗
中国论文网~0r@"]sl~wH m中国论文网PN,M3V:[k*pz 笔者将2006年1月—2009年10月本院急诊科抢救的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抢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中国论文网Ui2T-j6[7U7z3j"e
\V中国论文网|*g(\&W.wc} 1 资料与方法
UX1fI9eqi#s4i7x0w`,@&z}0 84例酒精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有明确饮酒史,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昏迷,GCS评分<7分。84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18例,年龄15~6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详见表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吸氧、心电监护、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维生素B6针,葡萄糖注射液),其中观察组使用乙酰谷酰胺0.4~0.8g+5%葡萄糖500ml联合纳洛酮1.6mg+5%葡萄糖500ml静点。对照组单用纳洛酮1.6~2mg+5%葡萄糖500ml静点观察12h后患者GCS评分及生命体征、神志转清、回答问题、独立行走情况。其中观察组中死亡3例,死于长时间昏迷,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组8例自动放弃治疗,4例于12h内要求转上级医院。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U
gf s8H?"b%BM'Y0中国论文网^O:^RA 2 结果
Q.]rpmp0AaNv&VW[aW
i0 2.1 疗效标准 显效:GCS评分=15,生命体征平稳,神志转清,对答切题,能独立行走;有效:GCS评分>8,生命体征平稳,神志转清,能回答问题,言语欠清,步态不稳;无效:GCS评分3~7,生命体征不平稳,神志未转清,仍呈昏迷状或嗜睡状。
中国论文网z7TD9]q/v发表财经论文 h1I)eJ5KO0 2.2 治疗结果 详见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昏迷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昏迷症状均改善,以观察组昏迷改善时间更加显著,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分析见表3。表2 两组的疗效比较 例(%)表3 两组患者昏迷改善时间比较
B9cG0?1J
k03 讨论
8^jWCd6eK%d09] \:c-mL;_cL)a0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若有心、肺、肝、肾病变者,昏迷长达10h以上,预后较差[1]。乙醇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发生皮层功能紊乱,先兴奋后抑制,以后渐累及延脑与脊髓,使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乙酰谷酰胺通过血脑 -脊液屏障后分解为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γ-氨基丁酸能拮抗谷氨酸兴奋性毒理作用,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改善脑功能。纳洛酮的催醒作用与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有关[2]。两者联合使用缩短了昏迷时间,有效改善了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预后。
中国论文网2B&F\|4?)c5c中国论文网+]%G1ag2[X pW【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dv1_jY!AB^/fNX4j-@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7.
中国论文网b\ fEJhjt/|发表财经论文 中国论文网f;S D f;Ml 2 孟庆林.纳洛酮治疗脑梗塞机制的探讨.医学综述,200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