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与发展对策
2010年12月23日 09:19 作者:陈匀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以预算管理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改革,包括“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等。从预算管理的一般性分析入手,分析了现行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
.[nG4I6T*J+Nb#c%g0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践;存在问题;对策
FQ B P~'ojq0 中国论文网5C`d9E3CB jx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出发,我国初步建立预算管理框架。在传统预算管理中,合规性是最为重要的目标,现代预算管理由于更加强调预算过程的绩效导向,合规性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同时,在我国很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中的绩效导向相对较弱,违反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的自由裁量常常使法律和法规流于形式,未能得到切实执行[1-3]。在这种情况下,在预算管理系统中贯彻和培养“顺应规则”的文化是极为重要的目标。中国论文网
Xd-\g,yj(\)lO"S
1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
:AJ)\9A'm0 1.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国论文网R,f
q
d^,Y0r AL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决定自2007 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是建立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体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改革后的收入分类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二是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完善、直观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这是这次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基建支出、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sl%ANY$FTm5v0 1.2部门预算改革中国论文网G9Aw
qi
部门预算是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步上报、审核、汇总,经政府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改革预算编制形式,初步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统一编报时间,规范编报内容,统筹安排部门资金。二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部门预算。财政部制定了《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央本级项目库管理规定(试行)》等一系列预算管理制度,将各部门的支出按照性质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中国论文网-Q*qBPx C!_Z,K(C*l
1.3 “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中国论文网I
\4O5iZg;P9{[ [
“收支两条线”,从收入的角度讲,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收缴和减少部门、单位资金占压,将收费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从支出的角度讲,主要是收支脱钩,执行单位上缴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当前“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理整顿收费基金, 切实减轻社会负担;二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逐步缩小预算外资金规模;三是实行收支脱钩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四是实行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扩大收入收缴改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