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表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2016年3月24日 10:22 作者:董秋红有效表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 董秋红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语言表达不仅在语、数学科中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本文从三大点阐述了“表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论述了有效表达为信息技术课堂增添精彩的有力依据。
关键字:语言表达 有效表达 引导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灵活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体现了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需要听听、看看、做做,更需要大量的读读、说说、讲讲。所以学生有效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于用流畅的课堂语言进行交流、用规范的技术用语描述操作过程、用科学的信息思想分析问题等等方面。
一、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操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种误区:过于偏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动作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思维的渗透;过于关注学生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专用术语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语言”障碍。
曾今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认识powerpoint》一课时,就曾遭遇这样的尴尬。
师:PowerPoint和Word是窗口相同用法相似,我们可以在Word菜单附近找到它的踪迹。请你根据已学的Word操作经验,尝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
生:先按“开始”,再按“程序”,接着选“附件”,最后点这个“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桌面上就出现了这个。
老师本意是通过迁移情境让学生掌握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但学生不规范的表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它反应了学生中存在的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薄弱、技术术语匮乏的弊病。很多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术语去表达操作,也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组织去表达观点。
这种教育现象已引起了不少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往往高于基础理论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仍停留于表层。他们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文字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
二、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1、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需要
众所周知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人的成功要素中,有15%源于智力,却有85%源于沟通。信息技术学科表达不仅是课堂交流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只会操作、不擅表达的人如何实现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表达能力的训练并不限于语言学科,一定意义上说,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都有训练语言表达的任务。信息技术学科表达既有所有课程的共性要求,也有其学科特质。
2、有效表达能够促进学科学习
强调学科表达是现代教育“轻视结果,注重过程”的重要体现。语言表达是注意、阅读、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能力的综合运用。事实证明,小学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小培养规范、准确、精炼、主动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课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导性的表述,让教师成为语言表达的典范
课堂中教师清晰的示范讲解、仔细深刻的分析点评都是学生有效表达的典范。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及语言感染力,还应善于运用即时性评价,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组织评价,教给学生科学的表达方法。
2、主动踊跃的表述,让孩子成为语言表达的主角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由于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表达的欲望明显弱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