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i!u:@[0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影响 心理动力 心理状态 中国论文网\)H`6wt-bO$ja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体现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为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所受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因素(心理动力、心理状态),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论文网LB0~)C0i7@C ]?Ed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己经成了人们公认的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这一新兴媒介的兴起打破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传统界限,成为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一种强势力量,网络以惊人的魔力影响着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它给青少年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继续搞好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分析受教育者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心理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S"oJJ+F0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u[5R!k2T`0 1.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所以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一方面网上学术信、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良荞不齐。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不同的文化共享,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碰撞,使得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成为可能,而且在整个传播体系中,信息富有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它们时很容易与中国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产生困惑,诱发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思想上的混乱和迷失。这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中国论文网Gi/b(O uI$L
2.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人性中有阴暗、虚弱的一面,但由于受法律、道德规范的约束,一般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然而在缺乏法律和道德社会规范约束的条件下,它们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而且网络的匿名性、虚拟化的特征使得一方面给青少年呈现真实的自我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为非道德行为打起了保护伞。在网上青少年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生活,可以用虚假的姓名、性别、年龄,更可以发送虚假的信息,而且认为对此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例如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对于“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这一观点,有38. 8%的人表示“现在做起来很难”,还有5. 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所以同样一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往往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呈现出双重道德人格,导致青少年伦理道德判断能力的弱化,造成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 中国论文网u5L(\K`h
3.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青少年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汇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中,如BBS, 但是网上的人际交往不是面对面的交往,网络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人们,缺失人际直接交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情谊,以致使青少年可能在虚拟的交往环境中,以一种符号化的方式和机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真实的他人和社会,导致人际交往的数字化、非伦理化,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使得一旦走出网络,面对直接现实的人际交往时,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平衡,往往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容易患上“网络心理障碍”、“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心理病症。据调查,全球有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病。 中国论文网X;j,j1l
_qEXY
4.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目前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网络以传递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新颖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崭新的窗口,他们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得新的学习资源,更全面地了解身边的世界,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考试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事实,青少年也会由于不能承受这种压力而从心理上选择上网来逃避现实的任务,但当他们下线后,会更加发现自己又落后许多,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产生一种敌视、厌恶学习而放弃自己,最终耽误学业,这种例子在当今的大中学生中很多,甚至有的大学生最终不能自拔而被开除或者自动退学,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
-CX {X
Qj+P)F&t0 二、个性心理是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