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理工论文
  • 配电网的工程技术问题与安全措施研究   

    2021年12月10日 09:01 作者:刘洋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太白县供电分公司,陕西 宝鸡 721600)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需求越来越大,也给电力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详尽分析了导致电力工程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因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对策,为电业工程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技术;电力工程安全
      前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对电力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处理,如果电力行业想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的更新科技手段、创新配电网技术的研究、合理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操作问题进行预判、不断提高应用效果,从而改善配电网供电质量。
      1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概述
      配电网电力工程指为了顺利保障人们生活用电,输电网通过相关设施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进行供电的工程,一般由几个环节要素构成,包括:发电厂、输电网、配网等。配电网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照供电区域分,配电网可以分为农村配电网、城市配电网、工厂配电网;按照电压等级分,配电网可以分为低压配电网和高压配电网;按照电网功能分,配电网可以分为主网和配网,不同的配电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有所差别。近年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问题、人为因素、系统运行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相关企业应该多给予此类问题关注,以免发生更大的事故。
      2 当前配电网工程技术的问题
      2.1 电源布置问题
      电源线路布设的问题是重点,如果未能合理的规划线路,会大大降低电网运行时的工作效率,且大大增加线路养护成本。目前,配网电力工程存在电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不少路段或者建筑铺设的供电系统并没有严格按照电网设计的布局和路线来施工,导致部分电源点的布局存在明显偏差,无法充分发挥供电系统中各项设备的原有功能[1] 。
      电源点不按计划分布或分布位置不科学,就会给维修带来极大的挑战,降低电力供应效率。
      2.2 外部环境问题
      对于配电网工程及相关管理来说,外部的环境因素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时的又一个重中之重。在电力工程中需要考虑的环境要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气候温度的影响,二是环境污染的影响。一方面,诸如雷电、飓风、暴雨、降雪等恶劣的天气不仅会降低输电线路的稳定性,造成短路、断线、电路瘫痪等现象,甚至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使用寿命。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大造成恶性后果的几率,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出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在电路设施和高压电线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附着物,在供电过程中极易引发污闪,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
      2.3 违规操作问题
      首要的一点就是居民的违规操作,违法用电的现象屡教不改的问题。部分居民没有安全用电的意识,为了方便自家用电、节约用电费用,私改电路、错接电源。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造成线路的混乱,还会给后期电网工作人员的维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无意的人为破坏对于电力工程的影响也很大。在线路连接时,工人由于疏忽,在测试时造成的失误不单单会影响一条线路的电力供应,甚至会造成整个电路系统的瘫痪。但是人工操作的误差性又在所难免,所以,如何降低人工操作的误差和失误率也是电网工程的负责人员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2.4 管理质量问题
      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各地区的电网建设和资源分配不均等,一些偏远地区的配电设备非常落后,线路的布局也很不科学。一些农村和山区人民居住地分散,由于缺少充分的变电站,科学的电源点,超负荷供电,低电压的情况经常出现,影响配电设备的生产运行,同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的不作为,管理机制不严密,出现了许多年久失修、陈旧的设备及电路。这些设备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监测和排查,就有可能给日后的电力供应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电力企业要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不断加快系统的更迭和设备的升级。
      3 配电网电力工程的安全措施
      3.1 优化电网结构管理
      电网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是否通畅,所以,电力单位必须要优化相关结构管理。想要优化电网的整体结构,电力单位就要在实际选址上多次考察,排除老旧的电路规划。有很多陈旧的电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必须依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调整和配置。电力单位需要对整体的选址进行严格规划,比如在对变电站的位置进行设置时需要注意位置接近电源的中心,这样就能够方便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同时电源的分布点要绕开管线比较集中的区域,避免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影响[2] 。
      3.2 实时监测电路环境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天气、风象情况提前做好监测准备,利用大数据对于各区域电路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及时预防因环境等不可抗力造成的电路故障。有针对性的调整工作任务,完成各个阶段性的细致化检修,优化检测效果。巧妙利用自动化技术和平台,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在雷雨天、飓风天、暴雪天前及时监测预警,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范措施,对风险进行评估,划分风险等级,提前确认外部因素强度所对应的潜在风险程度,预设紧急方案应对危险。
      3.3 提升施工队伍和用电居民的素质
      为了避免因人工操作的问题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应注意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定期培训,测试施工人员认识水平,对于一些恶劣的环境现象,施工人员应充分了解应对措施。在陕西及周边地区,高山数量分布广且气温偏高,气候干燥,同时人员密度小,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要关注天气情况和高山分布情况,尽量让施工作业在平原地区完成,为了安全起见,还要注意干燥的气候易引起静电,电力工程应尽量避免静电产生。如果施工区域在上海市及其周边,在这样气候湿润且人员密度大的省市,施工人员要针对天气做好防潮防雨工作,避免影响施工进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3] 。
      针对居民的安全用电意识,也需要联系社区和居委会对安全用电进行宣传和指导。采取张贴告示,开展讲座的形式,让居民充分了解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向居民普及不安全用电的后果,对于违规用电的用户采取惩罚措施,减少因违规操作、违法用电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力故障。
      3.4 改善管理水平
      重视优化管理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认识。针对于老化设备点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对于已完成维修的设备和线路要加强定期的保养工作,避免反复维修等耗时耗力的工作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同时,要加强原材料使用和施工的监管工作,在实际中落实工作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细化工作要点,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成立安全督查小组,督办作业现场的安全施工,加强作业现场的风险监测,做到提前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做好防范。落实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规范作业人员操作,提升专业素养和危险意识,保证施工人员明晰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实行施工协议制,在进入职工现场之前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整体责任,对于违反协议的员工,应严肃处理,从而降低整体风险指数。
      结论:
      当前,我国的电力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能优化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问题,不仅会产生安全隐患,也会极大地影响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相关企业必须要从优化电网结构、建立监测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改善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为电力的顺利供应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金刚,杨竞力,周刚.配网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20,39(31):59-60.
      [2]李洁龙.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措施[J].智能城市,2020,6(10):111-112.
      [3]刘琢.试论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管理[J].决策探索(中),2020(09):10.
    中国论文网w:u3i4H6|7\E(S @:M-c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