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特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咨询及个别咨询等不同方式结合的不同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市中学、小学各两所学校中各五个班的381名回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及一个对照组。入组时经不同模式的心理辅导干预半年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估及比较。结果 回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8.6%,人际关系等七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女生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及人际关系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采用不同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后,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二、三、四各因子分及总分在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一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课程讲授、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结合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发表论文期刊网7D0QM$G9Pn?0中国论文网%K.] G'K2N【关键词】 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中国论文网 m?r1R\)k[e8w3a]} N U `&e0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已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1-2]。研究者一般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报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而关于心理健康的干预性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回族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将探讨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比较不同干预模式对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中国论文网u;x)z'Ip;W ?%Din.f'X0 1 对象与方法
?^9g3B-Fp
g0中国论文网.o*Us|/wy&{"am 1.1 研究对象
中国论文网+^3\{)H6E'hEo_U+g$i|*D#h$IB0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回族聚集的某市中、小学各2所学校,每所学校选5个自然教学班,共383名回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将每所学校的被试学生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在人口学变量及学习成绩上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被试381人(其中一人辍学,一人转学),其中男生193人(50.7%),女生188人(49.3%),干预前平均年龄 (11.72±2.31)岁,干预后平均年龄(12.15±2.82)岁。
/h/PO"k)`U0m z%Cy.aU,PkX0 1.2 研究方法
7W)N+MpZDT?Gw0中国论文网9]E1tF1Ov+p(u 1.2.1 工具
中国论文网+MuT9dm&@jo中国论文网-J^9rQ9t1{(Py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的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评1分、很轻评2分、中度评3分、偏重评4分、严重评5分。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设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学习程度、家庭情况及学校所在地等。
B!y:n+z0_0发表论文期刊网&fyrmh5r+E0 1.2.2 测试方法
5~^m&bq8Ge0,N)E%u-P6\0 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填涂格式统一的答题卡。由各学校的班主任经统一培训后任主试。分别在入组前及干预施行半年后统一实施测查。小学生由调查员宣读一题回答一题,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加以解释;中学生自行回答。当场发卷,按照要求填完后立即收回,回收率为100%,且全部有效。问卷回收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
中国论文网6B:WD5h+Y
\7jt2m中国论文网s"|6v}dD
r 1.2.3 干预模式
中国论文网 I
_(F3Bg ]&\id5y,i4lN"ZFd8`+d#w0 4个实验组分别采用四种心理咨询模式:模式一,讲授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模式二,讲授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团体心理咨询;模式三,讲授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个别心理咨询;模式四,仅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以上模式均定期举行,讲授课程内容参照统一教材,每2周1 次,每次2学时;团体咨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自愿报名式(8~12人)就某些专题进行系列辅导,每月1次,每次2学时;个别咨询由学生主动预约或班主任推荐进行,每月1次,每次4学时。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6rt
i;c4m8I$wc?$a0中国论文网ex:f&TJ$K,D ~ 1.3 统计学方法
-t|4n`k|@i:Y.b0z,@j,U MK0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将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并使用描述统计、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中国论文网rt#m3M hm+~
~1Sqe:V!u7zP$a0 2 结果
中国论文网7v]l&[lNv _'b中国论文网/c|%b#l8ELTb 2.1 回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2z3@k~n Os09D2x9U3gR
Go0 以总分大于160分为异常,心理异常检出率为28.6%(109/381)。以阳性均分≥3分作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各因子异常发生率(%)均在 0.5%~2.1%之间。其中检出率排在前四位的因子依次是躯体化(2.1%)、敌对(1.6%)、人际关系(1.3%)以及焦虑(1.3%)。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七项条目依次为:容易烦恼和激动(2.14±1.04)、忘记性大(2.05±0.99)、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2.02±1.14)、难以做出决定(1.95±0.96)、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1.93±1.08)、不能集中注意力(1.93±1.07)、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1.92±1.12)。
O9e-jHq2Q"irX0\1U(Y.F
k!_[HY:H0 2.2 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发表论文期刊网中国论文网a'H{j2QOdA]中国论文网5V Ae+~?2gy:` 由表1可见本研究被试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常模[4]比较,除躯体化、强迫症状及偏执三个因子与常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抑郁、焦虑、恐怖及其它四个因子分与常模的差异极其显著,但总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在总分及各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得分和男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1 回族中小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组及男、女生各因子分及总分的差异比较(略)
中国论文网 tcka}CEys,nDmjd0 2.3 不同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2)表2 对照组及四个模式组心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均值及总分比较(略)
l2x"f7|GbY0 B,ITfT.k ]X0 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各因子分及总分在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一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5e3V Le-?$b8o03 讨论
中国论文网tG~V5i"LQW
{Na中国论文网bgM}&WgP 3.1 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生率及特征
中国论文网.l/z*h
q+s7}iR4H/z1k:v0 目前SCL-90作为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筛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国内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少量报道,一般结果均为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或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差[5-6]。本研究中,以总分大于160分为异常,回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 28.6%。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其它七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略高于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研究发现总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这一结果在其他文献中未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论文网is h9C!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