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摆臂抬腿能力对提高少年儿童运动员跑速的积极意义
2010年8月25日 16:19 作者:lunwenchina
论文关键词:加强;摆臂抬腿;提高;跑速;积极意义
7j/]y;G$l2T0
:Q.]&a]P*u:L4y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现场测试法、对比分析法,针对长汀县少年业余体校20名运动员,人均参加训练3年以上的少年儿童田径选手,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训练,测试结果认为发展和加强运动员的摆臂与抬腿能力,可以有效地改进其步长与步频的关系,是提高少年儿童运动员跑的速度和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l}"[k
z#Ifj0中国论文网/[wOou#XH%D'S
跑,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也是最基础的一项体育竞赛内容。跑,作为体育竞赛项目在田径运动中可以分为短跑、跨栏跑、中跑、长跑、马拉松跑、障碍跑和接力跑,实乃名目繁多。但是,无论如何,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众多的比赛中都必须以快速而取胜、以先抵达终点为冠军,都是靠运动员凭借自己的两条腿连续地后蹬和不停地摆动而实现从起点向终点快速奔跑位移的。他们奔跑位移速度的快慢、比赛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们自己两条腿之间步长(也称步幅)的长短和两条腿交换频率(也称步频)的次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步长与步频的关系。 中国论文网3mfbvx*PaJf
1 研究目的
!bOv:T6n,OB0 从人向前跑来讲,决定跑速快慢的步长与步频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步长与步频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在比例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自身的运动能力,达到理想的跑进速度;然而,当步长与步频之问比例失调时,则向消极的方向转化,即使是运动员努力发挥,也可能达不到理想的跑进速度。何以如此呢?因为,一个人、一个运动员在向前跑的时候,无论是步长,还是步频,都是受其个人的技术特点、运动水平和身体条件限制约束的。假如不考虑这一点,仅仅从理论概念出发,一味地强调加大步长或者增加步频,都会使运动员形成不合理、不协调的技术动作,浪费或抵消运动员的体力,而不能取得最佳效果和理想的运动成绩。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改进步长与步频的关系,使之即增加步频又加大步长,最终实现加快跑速、提高跑的运动成绩呢?笔者在多年的少年儿童田径跑速,提高其跑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