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填图方法
2014年5月06日 10:32 作者:吴博洋
浅谈地质填图方法
0lnC[T8y \S0吴博洋
z`wp R[DK5N0(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三队 辽宁丹东 118008 )
,Eqx?]5Wm0[摘 要]地质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理底图之上,而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现将地质填图的
)d.p9lv[0Xv:[V8k0方法及一些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中国论文网9N_? @bcW3u)f
[关键词]地质填图 填图方法 地理底图中国论文网/j?L"|Vh5hy'i
前言:地质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中国论文网g;t'f](w6Obo
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理底图之上,而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现将地质填图的
vjR o3ZJ0方法及一些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Bd/qlw01、一般程序中国论文网#nCf5N{I
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开中国论文网ot CuG)P@W
展正式填图工作。
j ^(WG3[T02、基本方法中国论文网AF#nnf*j*@s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由剖面法、追索法和穿越法。
"O ^,h7P6e01:50000和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
TIYko]0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
t:jU2?;J q0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
Gibx`&w0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或剖面中国论文网y1J/Z^"HNQO
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
M'}/C9L'J!ykr
R)V0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
"]YoqH
JD0(1)、地质观测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
g"O)u:[J2yc/k)G0则;
$x.W,cjK`5xu P2w0(2)、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
0b;T)mfN{0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中国论文网 n,DZq
d(i
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中国论文网!z
K$w wL
(3)、 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
7H*O&P7N\Lq4sw%Kj0地质点数的 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VS uk)O6O1x"a0地质观测点位测定可用半仪器法(或GPS)标绘在图上,重要的观测点,如
|Ey Yx"Y0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 亦可)。中国论文网^@#B\^,T4l(T$u
3、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
)IZ)RjF(x0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
F$k&Q,R$@}
|0尽描述,重点突出,强调连续观察、连续记录,严肃认真,充分收集原始资料,切
,_ iV;m/H'aO0忌简单化、主观随意、孤点记录。沉积岩、变质岩和侵入岩的观察记录重点应该
t;K` B9[SL0各有侧重。
I:S[3A
E9^N0(1 )、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中国论文网)\!F,_F1th3ZEn
①、沉积岩: 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
W)x"|D7ap3V'S}0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
}3S-TN6D2}D[0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
S$@6cU)W0[D0②、变质岩: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及结构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
M6J$JL)cy,}[C Hk0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
%J"wI }r/k4qS0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
6@AQ%~.b:h(q.b0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混合岩基体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中国论文网 EW o6M0m*o
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
?n
zU9}0③、侵入岩:岩石的颜色和风化色、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矿中国论文网RdO
N J
物结构特征等。其中在描述矿物结构特征时,应先描述主要矿物,然后描述次要中国论文网3]Ljq"j
[ do d8]
矿物,最后再描述副矿物。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要记录接触的性质、类型及产中国论文网bBB#HS
yVC$ZTn+@
状。中国论文网&W6dy:mx"ad
(2 )、记录格式
CB!R9V$}}9N0u0①点号;②位置;③点性;④地质描述中国论文网w
Bxd7V#F5c
a、岩性: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岩层的组合特征,地层产状
:a{-df
@0[#a0等;b、 构造:产状、规模、形态及其控矿作用;分布规律、断层性质等;c、矿化及中国论文网'J&Tm-c
k
矿产特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含量等);d、围岩蚀变特征,蚀变范围,矿体与
%@4A5M?!jee%n6x\0围岩关系等;e、样品:编号、岩性、位置;f、素描图、照片、信手剖面等。中国论文网w0_Y&|y,h0}c
4、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及精度要求
u1s]&x ]+aSp0(1 )、地质观测研究程度
)fBz_b:l.w2m]jf0①、搞清矿区的地层层序及分布、分层标准(以实测剖面为基础)。在“段”的
Ua2X!z6d3L0基础上,一般应按岩性细分至层。具有填图意义的最小岩石(层)单位都需填制。
p*H.f;J m0i/Q"IH*x0矿体(层)、标志层及对找矿有意义的地层单位,如果在图上小于1毫米时,应扩
/i+Z2@*K!\k^KId0大表示。不同变质岩相带与地层单位应分别以不同界线和不同图例表示。
h2m.oJ#h0v&x0②、搞清矿区各种主要构造类型的性质及产状,特别要详细研究矿区导矿、
S'?c'uC0控矿及容矿构造,并查明其性质、序次及产状要素。查明后期构造对矿体的破坏
QXzTyr j0作用及破坏程度。
8_:i7?j'J%ms1k3U0③、搞清矿体、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查明其形状、产状和规
O(hWV*O(zA.z+sy0模,查明蚀变带的分带情况;对预期有工业意义的矿化现象,进行检查了解,提
4B$l@w]@U6m0出概略的品位参数 。
&sQ&UJ:twW0④、搞清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与侵入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和成
|$JP1^ t
_pol'k0因关系,阐明成矿控制条件,特别要研究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和矿体的地段,指
kv/h$UO(H0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中国论文网(K E'H_a0[UP
⑤、对区内发现的其它矿床根据需要,分别进行检查评价。
9e0gQ)_s7}0⑥、查明矿区物化探特征,并做放射性检查。
D)sFkSQ'k0(2 )、精度要求
g8l`1g _"|C1V0①、地质体标绘精度:在地质图上原则上填绘相应比例尺图面上直径大于
P m3g%s|k/YG02毫米的闭合地质体或宽度大于1毫米、长度大于3毫米的线状地质体。对于有特
T-g+F:T'l$^_Ay0殊意义的地质体,可按相应比例尺夸大表示在图上,并应真正反映其平面形态中国论文网T1f},nt|{,Y9J
和产状。
~nOjg0②、地质点精度:点位误差在图上小于1毫米,转点误差小于0.5毫米。中国论文网Z
M#t^'?+GB/P
③、观测点密度
5i'ib0t\.?0yn0a、构造简单:1:10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100—200m,每平方中国论文网/@8_E nO"gl(c
公里观测点个数为40左右;1:5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50—100m,
7n_.m;kb,LwP0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80左右;1:2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20—中国论文网M D6I._ S2Hg)?$a
50m,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160左右;1:1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中国论文网*hl1AD\3Pv6F
在10—25m,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320左右。
?)RU3BA0b、构造中等:1:10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100—200m,每平方中国论文网2B#R$f6Gy#_z
}8i h\
公里观测点个数为60左右;1:5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50—100m,
vu%e;?t'T0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120左右;1:2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20—中国论文网}l~}.lye3_
50m,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240左右;1:1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
UtYy9{*Q}~0在10—25m,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480左右。
1Q"X+d!qL0c、构造复杂:1:10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100—200m,每平方中国论文网[w,Wv6aTX"?"jn5dS
公里观测点个数为80左右;1:5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50—100m,
.O'Q|
V5mPwdo+|]-?0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150左右;1:2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在20—
`6c?3r9GNB
M050m,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300左右;1:1000比例尺填图时,地质观测点距中国论文网p;f9p)z4R
在10—25m,每平方公里观测点个数为600左右。
kXCF?1h-l`@a05、野外连图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论文网!qO*BP])[,M
(1)、 必须现场及时连图,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
3oX5x6YLy4Np0(2)、 注意地形与地质
ZJf/|!og$p'c sG
i0体的关系(V字型法则)。
X-\*B
}+kIY9rI0(3)、 注意标志层的选择。
PZ^:C&},W6F0n qn0(4)、 连图时要有地层的概
;O2Dvt)P'Qm$C k4U0念。
B;er#aDE-w"Y0o0(5)、连接断层要注意序次。中国论文网k$w6G$^}
(6)、被断层错开或错断的地质界线不要跨断层中国论文网a:o4E)sbv-n9S6Y(w
对接,而要按实际情况勾划。 (7)、花岗岩按单元勾图,复式岩体要圈出不中国论文网;E5oS9C)}
同脉动次形成的岩体界线。 (8)、 大构造线在大面积内易查明,小面积中不易中国论文网2X%St\H+xM/](X0H
查明,它们往往是由若干小断层或裂隙组成的大断裂,要注意研究。中国论文网RvR8aX3Al
(9)、 连图中国论文网8J!F3H:t6a
|/{O`
时不能仅凭一点之见,要联系的看问题,要有整体概念。
+}~a5FJ8srx0(10)、界线不清或呈过
*\g_w+RwYp0渡关系,缺乏截然界线时,在野外要力求将界线通过部位压缩到最小范围,并结中国论文网m.Jg5V8`/m
合岩矿鉴定及化验成果,进行确定。中国论文网X^C&~h
6、室内整理工作
6OGszC6W(iu0(1)、整理各类标本、样品,并及时登记送样。
?(fb uUW6v.H$cB0(2)、检查素描图,按规定填绘花纹图例和各种代号注记,发现问题及时检
om#P`9[0u0查校对。经检查修改后进行着墨。中国论文网*BU9aKV"H$O ?\~
(3)、文图对照,核对野外记录和图件是否一致,若发现问题,均需回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