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从课文透视小学语文教材立足点的转变

    2015年8月13日 09:35 作者:张洪霞
    从课文透视小学语文教材立足点的转变
    -e3S/m m u$j0张洪霞 乐胜乡第一中心小学中国论文网7I$?,d E7Ez`/Jh
    摘要:新一轮课改启动后,人们的教材观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材编制者的立足点正在由“编者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积极主动
    B:d7A_J(W ZnK^w0学习”为中心。本文从评析课文《青蛙和蛇》结尾的处理和习题设计出发,分析教材编制者在转变这一立足点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vENP8?zUpG0与不足,企图为我国新课改中教材的编写及设计提供启示。
    `,fL z.rk&E0关键词:教材观;立足点;教材改革
    J~gg3@6rcR9H0一、教材观背后立足点的转变
    &[(^E'\2^6Ki ]0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文化基础学科的
    hY _$|1hZ Fe N`0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的编制人员也逐渐树立起科学的教
    4P~&ij`@-Es0材观,“优质教材不是冷冰冰的死板的教条或教义,而应当是一中国论文网{n5a1\P}Y
    种富于‘人文情怀’,引导儿童展开对话的一系列文化研究。这中国论文网nt;t U0d
    种文化探究不能脱离社会的脉动和学生的经验,不应预设凝固的
    !Pr h7d/v;TE0教学程序和划一的标准答案。”同时,优质的教材“也是引导学中国论文网b7Xl9h8d3` wo1{
    生审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积极参与自然探究和自我探究
    8v^ f{TI0的指引。” 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更
    )d6I]Bh&|HS0应该重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发展规律。教材内容的选择要
    _6ik%H-U0“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CL^D1nN0兴趣和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使学习
    P-B,i*W3v4{4QMb.e K']b0者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教材中应该存在一定的“未定点”
    ,^1G@e%{7kj6kM0和“空白”,这些“未定点”和“空白”可以“召唤着读者去填中国论文网)NAc,dIj \
    补这个空白,去填补这个悬而未决或尚未提到的东西”,这样才中国论文网u#NTN8DqZ;N;J
    能推动读者利用已知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中中国论文网$u.V3]:fpHt
    去。
    eO/u _-o;U2v0二、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立足点
    Aaj$y!k"fub7Y0语文课程不仅具有传承知识和人类文化的作用,其中蕴藏的
    *e5{*x7J Fw/L3n/h!J0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语文课程
    9N+\ ^'h#K:L!tQe(Mx0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语文教材的编制中国论文网 N!N+M_R&i$u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应重视教材中所渗中国论文网6S/rafj+s!v
    透的人文价值,教材的编制人员要立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C1k&TbFLY:~qD0度,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中国论文网 Ewq#A!V9o%Dm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论文网o.LHr"a-F
    三、以《青蛙和蛇》为例,分析立足点转变中的不足之处
    WTtS"i#@z$PL0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尊重多元的文化,更要顾及教材内容与中国论文网8M}Nt9o#n
    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体
    J3P$j m A*e/C0N0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
    J*n b]$j0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
    ^p*_H/gQ Fn1n0蛙和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初次见面的小青中国论文网0]J7p_u3B
    蛙和小蛇很快地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并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时中国论文网_3Z%t`sl
    光;然而,双方的母亲却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站在纯洁的友谊中国论文网2M x H:R/F2zKI eA0M
    和自然的法则之间,年幼的小青蛙和小蛇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Z+lwR6[P+aeDq0呢?这篇文章是被编入以“动物”为题材的单元的,单元目的是
    #}0BZ:ep2d(@0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环境与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并懂得人
    3l+S)?B_t0类应当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恰恰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关注和中国论文网'mG M PD@
    环境的保护,体现出“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不仅如此, “课中国论文网t5aFA eu
    文把动物世界里的奥妙和秘密,现象和本质,规律和复杂,形象中国论文网&z'd:v`jhv
    的展现在小读者的面前,让他们从小领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风
    *g#R!@y7] d$]0貌、无穷复杂的变化,汲取有益的营养。” 从教材的内容和编中国论文网7n2b-zHx6X
    写可以看出,编制者更加关注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中国论文网N^ c*b-Z2r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C;UU0m@2{L#T0然而,笔者在搜集有关材料和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中国论文网 nT V2h.rBU
    问题,这些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教材编制人员立足点转变中国论文网O9B!L3yiux
    的不彻底之处。中国论文网{w3|Q5gRnc
    (一)结尾不够开放中国论文网 t_6oAsQ B
    《青蛙和蛇》这篇文章来自非洲的一篇民间故事。后分别被
    v"V.S&NS9ygc0美国某州小学四年级的语言课本和中国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所
    F q;n0FlRW7J]0引用,其内容与原型故事并无很大差异,但结尾处却各有特色,
    5g*w,xT9D0发人深省。中国论文网]SI`HJU
    《青蛙和蛇》结尾处写道:“第二天早上,小蛇早早地起了中国论文网fs(o.~RH|
    床。他来到灌木丛,等了一天,可是小青蛙一直都没有来。” “小中国论文网euK0zi`u0\
    青蛙和小蛇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为朋友度过的那一天,他们深深中国论文网mw)`#J,YC3C#P6g
    地记得在灌木丛中一起做游戏,并且在想: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
    .[,o+JvY5gl0块玩就好了。” 可以看出,结尾处很明显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
    o7V e~*r0青蛙和蛇是天敌,他们永远不能成为朋友。再来看看美国课本中中国论文网&E$bR k f
    《青蛙和蛇》的结尾:“晚上,小青蛙和小蛇各自睡在床上,它中国论文网Fr-{0m_3S_
    们望着窗外的月光都回想着今天的快乐时光......可是,明天,明中国论文网[!bT,\2j(c @f
    天到底去不去呢?” 两个结尾相比较,差异之处显而易见。前中国论文网hx*u/f$T/Y^0zE S
    者的故事结局确定无疑,读者不需要再对已知的事实存有任何幻中国论文网;I9Pk!ODi
    想;而后者的结尾相对来说开放了许多,并且能给小读者留下无
    5Qm0S1_0l&@$ei(L0限的想象空间。
    m rs%tt-o!T'x!T0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中国论文网/{gy*C1~]1@"r
    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
    @T%Uo:G3g y\Z0知识进化的源泉。” 《青蛙和蛇》对结尾的处理目的就是将这
    ;J1`![$U"r-p H&A0些“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却没有留给他们思考、探索和想象的
    q%T0QGh&FUR0空间,这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且压抑了他们个
    .F [8Za-UO9F.FC(R,F0性的发展。
    I.h`2a+Cb0(二)习题导向性仍很明显
    F Si[t Ys!Y0如果说《青蛙和蛇》结尾处仍有编者将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学中国论文网.Egeu;I{kn
    生的嫌疑,那么课后的第二道习题已经将这一意图完全暴露了出
    ~g+Om|,I.X0来。习题写道:“小蛇和小青蛙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玩,还有哪些
    H!W_!B(Ql[@XV2x b0动物不能在一起玩?” 正如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一位老师所说的
    &OL-[5xkj_q0那样:课文在结尾处已经暗示小青蛙和小蛇不能成为朋友,编者中国论文网x6aEe Gj#J
    生怕学生把他们的意图理解错,通过习题进一步明确他们是天中国论文网;L,I ?6`gQ#M!d
    敌,永远不能成为好朋友。这就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
    jz1C K(u3n#i#a0挥,违反了儿童发展的规律。中国论文网ErYx*~;K]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幅漫画:“漫画中画了两个坛子,坛子打
    ]!`p$CF oB*S)q0破前,一个人蜷缩在坛子中;坛子打破后,那个人依然蜷缩在坛中国论文网.N+\U)Z~8x.hq
    子中,姿势一点没有改变。” 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真实写照,
    ;D4?J6[O"D ['R[0它长期束缚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得中国论文网1j8Y)X4Cscf
    到解放。基于以上阐述,笔者在这里大胆地做一个假设:如果结中国论文网J(V&s3y D @_
    尾处没有暗示小青蛙和蛇不能成为朋友;习题也不是让学生们思中国论文网ho.BY+h#l
    考“小蛇和小青蛙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玩?还有哪些动物不能在一
    .FM:actJ0起玩?”;而是选用开放式结尾,并将问题改为 “如果你是小中国论文网4]a7W {@-~f]-I
    青蛙或小蛇,你想对对方说些什么呢?”或“请谈一谈你是如何中国论文网 C2W2B+O(dh h
    搜集有关青蛙和蛇的资料的?”等类似的题目,我想会更利于调
    !E.dD;z ^6\1C'x"d;w0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中国论文网&\-i {]3|Q
    “教科书的编写不能从编者的主观想象和好恶出发,不能以
    3X rRB.}]0学生接受教科书中的知识为目的,而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中国论文网 FX)h2i/V6ns
    规律出发,把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能动发展问题摆在教材编写的中
    `_(P/H%F Q0N@[H Ho0心,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认知、提升情感、增强创新精神的中国论文网FU$t$H9X'j:S,LwZH
    杠杆,让学生成为使用教科书的主人。” 从而,教材的编写才
    e+P3kg7i0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