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研究
2014年2月11日 13:58 作者:张林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研究中国论文网6p)bq:nZ Ptw;S7e
张林燕中国论文网~_,B6JT2m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中国论文网;s0N/QM1f1YN t9l
【摘要】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但随着经济的
I$Z(] Q,zx8{*\} Ft1w%M0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与民俗紧密相连的民间美术不断消亡。文章通过对甘肃城镇化建设和甘肃民间美术生
5{
ghaTG0态存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甘肃民间美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中国论文网I5U[kH%h)\B
新形势下,甘肃民间美术保护、继承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措施。中国论文网U w~%koO
【关键词】甘肃;民间美术;城镇化;和谐发展;策略中国论文网p8h)x%} {XDB9h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神话、寓言的
-Z Gh8|ir2F0摇篮,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故里、炎帝皇帝的出生
k/u7J3v(dgXZ+K
B0地、西王母的家乡,是周人祖先与秦人祖先的发祥地,是戎、氐、中国论文网eb(^T
yf)t
羌、匈奴、土蕃等古老民族的居住地。悠久的历史使甘肃这块大
C1^&B1]0Q0地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0k3e&^Y `%o\A?0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代的继承与创造中,不断推陈出新,形
k7L5ac+y'L;W{0成了独具特色的甘肃民间艺术。[1]这些艺术形式来源于实际生中国论文网b{ w:Y qn
活,服务于实际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美化生活,提高
#U"sb#y(Vr0了生活的情趣和格调。[2]
[Q(vP{q4v0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
`n8Dj(^b`X0俗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中国论文网;H$c$\#DO6t`
化,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断降低。老一辈民间美术家的相继
_^5\0{7@
T0离世,以及与民俗紧密相连的甘肃民间美术(如神龛、神像、傩、
`,J:_v
yeYkU0剪纸、皮影、瓦当、砖雕、香包等艺术品)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论文网n,zO6qv*L
古建筑诸如民居、祠堂、古城墙等多数已残破颓败,时至今日,中国论文网"g rb{s|;k"\
甘肃民间美术仅存在于经济、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区。中国论文网
Q w%@r/QJ}6J#r^
一、甘肃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中国论文网nDkM$B!s
目前,甘肃省城镇化发展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前10 年,但由
~!k@B] Mm&b^e0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尚处于城镇化的初中国论文网x/FW1hZK
c#|a
级阶段。[3]根据2000 年“五普”时全国各地城镇化水平排序和
eR
|T:M8s02000 年全国部分地方统计公布的城镇化水平,在西部12 省区中国论文网p'TN9PP~
中,甘肃的城镇化水平排在第9 位,位居西部5 省区最末位。中国论文网U0t+IY,WX`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0 年底,
5N kF)y0J#` L0\4g0全省城镇化率已达36.1%,比2005 年提高了6 个百分点,年均
7W-q4uZ!XH8Z0提高近1.22%。中国论文网X
nct1h
|9oV2i(z
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城镇化的建设。党的十七中国论文网1j~
WDRj;wP;IJ1fU]
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省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
f&\2C@M6d:T0出了“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省政府中国论文网5G7~oTfr!je:N
提出“要突出城镇化建设对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工作思中国论文网 b6B$I]
y"qvH1O
路。为了与城镇化发展目标相适应,“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每年
k0T P1s9O\"uL-D0将有20 多万人转移到城市。5 年间,累计约有逾100 万农村人
3j)|usq2[0口实现市民梦想。甘肃省城镇化率将提高6 个百分点,到2015
n/vq2PA'~/]
e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42%以上,五年提高4%。这个速度,快于全中国论文网m)S$p%C#Lj
T,].Z
国平均水平近2%,显示甘肃省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中国论文网 honEjZ-~%O*W.w
小康社会的决心与信心。中国论文网~:l;@ ]9b+I:]
二、甘肃民间美术生态存在的现状
K8L+UN1g$s `0民间美术的生存条件有两个,一是民间风俗,一是艺人口
vgk.d @$m~+He[0传心授。民俗与民间美术有着不解之缘,民间美术是传统民俗中国论文网,TH!Lke X5eS
的形象化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而存在,民俗的存在使民
T`4A*VZ)x'l;I-z0间美术的功能得到体现,民间美术能够传承下来主要还得依靠中国论文网I,M`;S#N5g:L)_C
传统民俗。
h`(\q)Q)a-is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封闭的文化地
;P!UxS@1L0理环境受到工业化的冲击,科技革命带来快节奏的生活,人民中国论文网BK&sw(`2t$~
群众原生态的面貌被打破,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逐渐相互融
b7h*W3^,uEmlM1{0合,某些民间美术的创作也被搁浅,以至于今天民间美术总体中国论文网?*};J6T$M
的生存状况很不乐观。为什么甘肃民间美术整体性衰落得如此
L3\]*c
u;K4VLJul0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中国论文网&E v$NP+\!{;iDB
(一)市场经济对甘肃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制约作用
n:k,O1yB^Du0改革开改之前,在甘肃坚持进行民间美术创作的大部分是中国论文网7n.y;Xv6D
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忙时下地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走中国论文网*fr+Lu,h!i/Xu8v
家串户,交流绣花、绣鞋垫、绣荷包的经验,尤其在寒冬腊月剪中国论文网
Y)X lTzVU
窗花、蒸花馍,增加了过年的节日气氛。男性则在干完地里农活中国论文网2U i"v7@N4v'zm
之后,变着花样制作年画、扎灯笼、做风筝,用来美化自己的生
1h4qH*ED'W6n0活环境。像这样的手工艺品除了用于满足家庭的需要外,只有中国论文网%~.t&V_(FS
极少部分拿到集市上卖掉,给家里换点油盐酱醋或零花钱。中国论文网7YD.~)w1I1j+C#l
20 世纪80 年代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生产方式、中国论文网
iB9u9NNZ6p T
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观念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人不中国论文网l aY\s;u[^
再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幸福观,与民俗相关的民间美中国论文网R4WQ f5P ]n!b'H
术被抛弃。人们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可能是在农村从事农业中国论文网 u2\x#q}$Gp
生产一年的收入,因而很少有人再像父辈那样待在家里从事农
Xs|rWKz0业和搞民间美术赚钱。因此,民间美术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土
"hnd:k$l&{.w~r2OU0壤,绝大多数青年人不愿再干这种辛苦不挣钱的事情,民间美
LX){3Hiy%p/?0术后继乏人。
|W-Zx;i0cr)\R%n
|&B0(二)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传统民俗被放弃中国论文网*K$m@k:}4^'J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外来中国论文网H{|n/b?
SWb
文化的冲击,许多古老的传统民俗被放弃。甘肃作为一个在很
4F3t$JUEWM(S-T0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农业省份,先辈们出于对上天的敬畏和财中国论文网Zq*f3}$eqh
富的向往,特别注重在节日期间的祭祀仪式。比如春节的祭天中国论文网mW5vgqC
拜地和求财,创作了与之相应的天官、土地和财神等艺术形象。中国论文网-IY%oA2i"h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耕社会环境受到城镇化建设的影
vA*t(U$L
w0e0响而日益变化着,人们不再相信神灵的作用,不再通过祭祀来
B!_ TWQ7d*bC0消除对未来的恐惧,开始相信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因此,中国论文网+c6tDPVeb
传统的民俗也就慢慢变淡或消失,随着甘肃民间美术的物质载
:C.]5qq/B.F;L!o_0体———民间民俗的消失,民间美术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它存
1}0~}D;XOzW0在的土壤。
g)\K$ag6^_(F'|0(三)物质形态的改变使得民间美术丧失载体
m:wQ5_4~1G.H
`7^^{0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原来延续了几千年的民间美术中国论文网mPy to+@1WM
mZ
受到了致命的冲击,人们只图省事,也乐意购买这些“快捷”的中国论文网C5|&g!F C&ntA
商品。比如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套印年画被明星肖像和各种风
Y og[N;Dd.D[ K~3t0景画所代替;心灵手巧的艺人制作的的陶塑和雕塑作品也被机
y{)H#@oZ9vTtn)P0器生产的产品所代替。中国论文网5[ Ic&@6a
Y:H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也使得农村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中国论文网5Pwe9f([J(X
变化,原来传统的院落、起居场所逐年被改造成了“土洋”结合
;uNW)L/O2LV6d0Py0的砖木、砖混结构的新式庭院,这种新式民居的门板、门框、窗
DG"D!q0I6O&k/[6^0户根本就不能张帖对联、门神。
(h(h9N4K&J
t0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策略中国论文网!}m8i N_[R{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或设立专题博物馆中国论文网v+q`-B;G3l4Z
甘肃民间美术虽然种类丰富、区域性强、分布广泛,但其生中国论文网K0aa\Y
态存在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省中国论文网4jd/Cg3W gH@mU
范围内进行一次民间美术及其传承人基本状况的普查,以全面中国论文网/F*y gx9q
了解和掌握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各地、各民族发布的数中国论文网}s.WSZ
b8zOf
量、种类、生态存在的现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多媒体中国论文网8U#NP'[dq0[*BCr
技术等手段进行抢救性保护、记录,并建立档案和电子数据库。
1L%vy+a8BS0充分发挥各地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的作用,有中国论文网(Zr~
nD3a%g%uh
条件的地方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展示中心,以妥善中国论文网5ol
zt0U^ [
保护地域文化的实物和资料,防止其流失。中国论文网9w{h?;E)_3d[/|
(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和管理
,{fu2\%{0工作
0VoT-}yG0B0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而传承人的保护又是中国论文网q Hv9V6M8L0T
传承的关键。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中国论文网AM(Opaf M#f q
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详细建立传承人档案,保障他们的权利和中国论文网l'LN8]4V(k
r:H
义务,对生活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
7C I2|zYq ?;AK0(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
{&EYfk0甘肃地处黄土高原,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
o`8j5A,_
M%Q0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10 个,所以甘肃是一
9?ytC1{8R
E0个多种自然生态环境交织、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融而又独具特
i;W0z6V~zNy)S0色的省份,可以考虑建立陇东、陇中、陇南、河西和甘临五大非中国论文网0Ub
AZ1Vc
]&\
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论文网 dB7dGtt
(四)建立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机制中国论文网 E7|:p4Q!|
u&X%d&_ 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人,大多没有受过文化教育或受教育中国论文网}8y%W5zcq;@5F
的程度较低,一些技术性的经验都是通过艺人们之间言语口中国论文网)H` m)A/g!x%n5{Z
述、技能示范等传授方式。通过创建甘肃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中国论文网*f+?%wO,[iK-g
展民间艺人评定职称和“大师”的命名活动,评选出一批地域文中国论文网;r+p%Z#yp2Pz
化的传承人,鼓励他们“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技艺传于后人。同中国论文网v7L0X9v-zp1bQ
时定期委派专家或艺术大师到基层去讲课,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中国论文网`5u&["[/U5I~
产的爱好者,培养一批热爱民间文化、专业技术精湛、乐于奉中国论文网V.n'I}
dP
献、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
;B(T(S3v iC7]/rrH0(五)大力开拓民间美术资源,探索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中国论文网x(c:q ~`0J7Q/N*\
术课程的设置
&O(L IX4mf
S|wr0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针对儿童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感知中国论文网@}K:qe+Hk:y
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等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适当增补
iRH{m4ck
pv0诸如剪纸、皮影、泥塑、风筝、香包等民间美术欣赏和制作课程。中国论文网l+G
}8v'dzL({[
在美术教学中,要选取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合儿童生
bks E3i4lLD0理和心理特征的作品展示给儿童,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体味
.A#I+FSF:K0N0和感受民间美术之美,萌发学习和表现民间艺术造型的兴趣。
#Ol
DiW5r0在中学教育里,应大量的引入皮影、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
_"o5?uH;B-|5a!uFM0内容。老师要多带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馆、专题艺术馆进行
/uNj*{;wZRC0实物范例欣赏,也要在课堂上有选择的进行工艺制作活动,有
,r4Ii#MJT6af0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现场讲学传艺。中国论文网;cHm
DwT0A&u/e*KO
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里,应将地域文化设为公共选修课
hmwq4Q#?$z0程,其中甘肃民间美术应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学会如中国论文网Jm8Y$F8r`(r
何欣赏传统艺术、珍视传统文化。对艺术专业而言,将形式多中国论文网c!B_2V!I*fw|*p
样、丰富多彩的甘肃民间美术元素引入专业教学中,如果仅靠
j S h"KW A;~:S0开设民间美术一门课程,单纯地介绍、讲解甘肃民间美术的起中国论文网Rr,g;f__4`"`.w
源、发展和沿革,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将甘肃
0fLY%Pg|
}&] f4[#r0民间美术元素引入专业课中,将民间美术的造物思想作为艺术
X{G/B.k#aK~0专业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中国论文网h/O-B5_|9e#T W
(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C/[ zv0R!US d0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省份,具有独特、多元的民俗中国论文网_bcB'[ _4i
文化。但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各地文化资源开发简单粗放,中国论文网]{q|3B
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和产品。2013中国论文网
T
^7]%nu4yG
年甘肃打造文化大省计划———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得
mR,Vh({/mM
@0国务院正式批复,其中文物保护整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
ow-y*gg D?0发展是“三大”工作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做好非物质文化
Fq2DO"G"K6_0的保护、创新,还离不开对外宣传。鼓励大专院校和地方政府定
&]g'R$g N~&J0期举办地域文化的论坛、研讨会,邀请海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
)K7|(ZlS+M0流;鼓励民间艺术大师、民间美术作品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中国论文网XR
[]+bx Q
展示,扩大在国外的影响。中国论文网E_E1C|d
(七)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保
#sT,k5QFh,J$H0护工作中国论文网{2U@f.?;\x)iz
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中国论文网#\k9[Cl9n
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
2X9t6fk"W:N'DN`0机制,将地域文化的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中国论文网Z1PBWIm@cHr
规划。中国论文网t:U'R]~&Ax5^
【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k&V7](gIb:aY3\s
[1] 张林燕.论甘肃民间美术之美[J].甘肃高师学报,2008,13(4):51-53.中国论文网)EBhm"YwfFBw
[2] 甘肃省文化宫.甘肃民间民俗美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中国论文网@b/f
`1[E
5-10.中国论文网9\l0L'Y%@O'P
[3] 范雪涛,张贡生.如何加快甘肃城镇化进程[J].西部论丛,2006(9):中国论文网&GS0B6_`
xK7]N9|5P
35-37. (责任编辑:X 校对:Q)中国论文网4Cw'H8Q q
k/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