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传统技术伦理思想中,道家独具一格。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技术伦理思想在理论上具有自然主义和技术批判主义的特点:由“道法自然”立论,其技术价值观以否定为基本特征,道家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反对技术异化的“先觉者”。同时,道家主张“道进乎枝”,提倡“以道驭枝”,这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好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A'\4mo,uY [论文关键词]技术伦理;技术价值;以道驭术
护理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Cm$N!{^OyL 道家的技术伦理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由“道法自然”立论,反思科学技术,主张“道进乎技”,提倡“以道驭技”,在理论上具有自然主义和技术批判主义的特点。
`k#EB#O!ky0 一、道家技术价值论
t
u$k ]*i7[0 道家老、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辨证分析技术善恶伦理二重性的哲学家。一方面,道家老、庄给予技术以善的价值规定,肯定技术的存在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功效;另一方面,又看到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技术给予恶的价值规定。过去人们往往关注道家老、庄对技术的批判精神,而对他们所持的技术存在善的一面注意不够。
)p2a6B3f t+@q0 《老子》篇中就非常明确地肯定日用技术的功用:“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
中国论文网:d?E4N EJvi1e 陈鼓应先生认为,在这里,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的作用在于运货载人,器皿的作用在于盛物,室的作用在于居住。这是车、器、室给人的便利,所以说:“有之以为利”。然而,如果车子没有中空的地方可以转轴,就无法行驶;器皿如果没有中间空虚的地方可以容量,就无法盛物;室物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通明,就无法居住。可以见得中空的地方所发挥的作用了。所以说“无之以为用”。
中国论文网wjr/lhLk D^ 庄子也肯定了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技术的物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谓“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庄子·徐天鬼》);技术的使用工效快、成效高,如《天运》中提出“水行莫若用舟,路行莫若用车”,抱瓮人井的寓言表明庄子也看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利技术——桔槔的作用;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判断力,如《人间世》中社树虽大,“观者如市”,而“匠伯不顾”;技术的交易可以获得更多利益,如在《逍遥游》中记载客与宋人买卖不龟手药方的寓言;技术的拥有便于处理事物,获得精神愉悦,如《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
中国论文网8PNS\$vRq_s 老、庄一方面赞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顾忌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人为的物役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对技术提出了诸多的批判。李泽厚提出,老、庄的这种观点表明他们是反对技术异化的“先觉者”。老子认为:科技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老子·五十七章》)人间的利器越多,国家就越陷入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会连连发生。技术用于制造兵器,带来的后果更是严重:“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老子·二十章》)军队所到过的地方,荆棘就生满了;大战过后,一定会有荒年。战争的惨烈,令人触目惊心。老子的技术致恶论思想比比皆是:
中国论文网GH)H
Y
w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十二章》)
中国论文网8hv`0Tq3p(V9W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十八童》)
\ e];x4i!D0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十九章》)
中国论文网Ir/~Y!f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
&vq;`9fydr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童》)
护理论文发表 6p6P&MxQ0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9F:`Z:En)Rn W E6a#g0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在《缮性》篇中庄子描述了这样一个机械技术愈发展,道德就愈堕落的场景:“道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琉,离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却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感乱,无以后其性情而复其初。”这幅图景就是钻木取火,结网渔猎——发明耒耜,从事农耕;发明舟车文字,实现物资信息交流——制定历法,掌管时令——选拔贤才,治理水利……那从渔猎时代到农耕定居时代的科技进步图,然而庄子与之相对的却是技术革命节节胜利之下,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末日图景。在《庄子》诸篇中,同样处处可见技术发展对道德的负面影响。
o-E$Yh9u@:HR0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庄子·人世间》)
b
Zy9IT0 “知为孽。”(《庄子·德充符》)
z:E.z!y8PX(mf0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
oM"t8Y7^ [H0 “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庄子·马蹄》)
)V'x:U8zb,ra @W0 “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槌玉毁珠,小盗不起。”
中国论文网R!fE0F8Zr]4Tp
o “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庄子·肱箧》)
dA[5VC@I0 “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多知为败。”(《庄子·在宥》)
中国论文网%F3x}M h%os-O 在这里,知为“凶器”“、知为孽”即是说知识和智慧是罪恶的、不好的东西,而且“多知为败”,智慧和知识会导致失败。发明技术是“工匠之罪”,因此,庄子提出要“绝圣弃知”,“堕肢体,黜聪明”,要求人类社会达到原初“结绳”的素朴的境界。
中国论文网2X*~ kW-RQ^r4ZZGJ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道家老、庄在技术价值观问题上出现了一个二律背反:一方面,他们观察研究了大量科学现象,记载描绘了众多技术画面,并且高度赞扬了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另一方而,他又猛烈抨击了科学技术对现实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那么,为什么道家对于技术持这种矛盾的态度呢?
oFE2Rz0 李约瑟提出了一种解释框架:他认为.第一,道家否定的“知识”是“虚假的社会知识”或“经验哲学”;第二,因反对与技术发明携手并进的阶级分化而否定技术发明本身。
中国论文网9p-o
eK&hD5l&~g 李约瑟的上述两种解释是富于启发性的,他提出了从知识论与社会历史观两方面说明道家反知识反技术的研究框架。不过,朱亚宗先生对李约瑟上述解释提出了怀疑。认为李约瑟对老子与道家反知识的第一种解释“是难以成立的。”而第二种解释“是违背历史的。”他提出:“既不能笼统地说老子是科技价值的肯定论者,也不能简单地说老子是科技价值的否定论者,而应该说,老子主张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老子所持的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协调发展观。”
护理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7?e4w1@| 笔者认为,朱亚宗的解释似乎更具有说服力。综观《老子》、《庄子》可以发现,老、庄针对三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而提出三种不同的技术要求与之相匹配:(一)当时现存而尚未变化的国家中,现有的技术已经足够应付,因而不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无扰为上策,“是以胜任之治,虚其新,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使智者不敢为,也即不允许智者发明新的技术来扰乱这和谐的社会秩序。(二)当时因铁器的推广使用而使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的“昏乱”国家中,老、庄预感到新技术发明的广泛应用将使旧的社会文化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于是大声疾呼“绝圣弃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扑,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在老庄看来.在这种错乱的国家中,智慧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技术技巧不是欠缺,而是多余而这种过剩的智慧与技巧是导致国家国家错乱的重要因素。为使国家安宁,就必须“绝学”、“绝巧”、“弃智”。(三)对于当时某些地处偏僻的小国寡民,已经为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许多技术似乎足多余的,在发达国家里必不可少的许多技术在小国寡民的条件下可以弃置不用,“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不用舟车,废弃文字,使技术水平退回到与小国寡民的社会恩化环境相协调的程度,也即只需要保留最原始简朴的生产生活技术,同样也能使社会和谐美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正是在这一点上暴露了老子科技价值观中最隐蔽、最深刻而又最重要的部分,不要舟车,甚至不要文字.同样可以过上美满幸福、其乐融融的理想生活,这无异于说:技术的价值一无所有。这对于技术价值的否定作用比起那些“绝学”、“绝巧”、“弃智”的文字无疑更厉害百倍。
U#h z!I(y2XjBH0 总之,老庄的技术价值观是以否定为基本特征的技术价值观,换言之,老庄深通自然奥秘,懂得技术,但是并不看重技术。
中国论文网"BX$Hj:_K| 二、道家的道技关系论
中国论文网5v+D`Y ?2w|mK 在道技关系问题上,道家同儒家一样,提出“以道驭术”的观念,但是,老子的“以道驭术”和庄子的“以道驭术”观有所不同。
/n|d1a0Anq[l3N(a0 1.老子的“以道驭术”观
护理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