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工学论文
  • 隧道磁电阻技术在电力系统传感测量中的应用

    2015年5月25日 16:36 作者:王昕 王静怡

    隧道磁电阻技术在电力系统传感测量中的应用中国论文网/l6Xa}{4WlX$K#B

    王昕  王静怡中国论文网M(^jB(MC

    (.王昕.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4)

    P+n9v&W C3kb.Oc0

    摘要:本文概述了隧道磁电阻(TMR)效应的技术原理,着重介绍了基于TMR效应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分析了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TMR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中国论文网]#U:Z _5}[`(}K)i

    关键词:隧道磁电阻效应;传感器;电力系统中国论文网5Lt(@7o {5z+f*qZ

    1 引言中国论文网P2V D#w{XyL8n9J$z$c

    传感测量技术贯穿了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主要环节,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必要条件[1]。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与材料学中新发现密切相关。隧道磁电阻效应是近年新发现的物理现象.本文主要讨论隧道磁电阻技术在电力系统传感测量中的应用。

    N y.z(_)E}5l&B0

    2 磁电阻效应中国论文网6Pl.^!DO

    2.1巨磁电阻效应

    @(k-|N'B |0

    磁电阻效应是指由磁场引起的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变化大小的比率称为磁电阻变化率,记为MR=Δρ/ρ(H) =[ρ(0)- ρ(H)]/ρ(H)。大多数磁性金属都存在磁电阻效应效应,但MR值很小,一般低于3%,因此实用性较低。1988年,科学家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GMR效应)(图1)。GMR效应的MR值接近50%,因此很快实现工业应用并成为大容量硬盘制造的关键技术。2007年发现GMR效应的两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2]。GMR技术已应用于多种磁敏传感器中,但由于层间交换耦合导致饱和磁场较高,影响了基于GMR技术的传感器的敏感度。中国论文网(X)M&{Bz|*a

    2.2 隧道磁电阻效应

    w DQ0K4d/V9g$T0

    随着GMR效应研究的深入,在铁磁层/非磁绝缘层/铁磁层类型磁性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图2)中发现了隧道磁电阻效应(Tunnel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TMR效应),其MR值可以达到400%。TMR效应来源于电子自旋相关的隧穿效应,即当两铁磁层平行时,一个磁性层中的多数自旋子带的电子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多数自旋子带的空态,少数自旋子带的电子也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少数自旋子带的空态,总的隧穿电流较大,磁性隧道结为低阻态;若两磁性层反平行时,一个磁性层中的多数自旋子带的电子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少数自旋子带的空态,而少数自旋子带的电子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多数自旋子带的空态,这种状态的隧穿电流比较小,是高阻态。由于两铁磁层的矫顽力不同,当饱和磁化时,两铁磁层的磁化方向互相平行,反向磁化时,矫顽力小的铁磁层磁化矢量首先翻转,两铁磁层的磁化方向变成反平行。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外磁场的方式改变两铁磁层的磁化方向为相互平行或反平行,从而使得隧穿电阻发生变化,即产生TMR效应 [2]。由于TMR磁性隧道结的两铁磁层间基本不存在层间耦合,所以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外磁场即可实现铁磁层磁化方向的改变,引起隧道磁电阻的巨大变化,因此TMR元件具有很高的磁敏感度。而且,TMR元件还具有电阻率高、能耗小、性能稳定的特点,所以TMR元件作为磁敏感元件,在各种电流、位置、角度传感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I2h8S/F4tLW1t0

    "G+D*}#K'x!^ RTS0g3P0

    3 隧道磁电阻传感器

    .J4I5w,Q5Y9CO0

    3.1 TMR电流传感器

    `@7a,?^3h0

    TMR电流传感器通常采用如图3(a)所示的惠斯通电桥结构,这种结构中包含有4个TMR元件,所有TMR元件均未屏蔽,但R1、R2和R3、R4的磁敏感方向相反。当磁场变化时,R1、R2电阻变大,而R3、R4电阻变小,这样可以输出较大的电压。TMR磁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如图3(b)所示的半桥结构,这种结构只包含2个磁敏感方向相反的TMR元件,虽然输出电压和灵敏度减小,但功耗低,尺寸小,成本低,使用更加灵活。

    &?ih5^/MD`0

    如表2所示,与现有的电流互感器、感应式磁力计、霍尔传感器和OFCT电流传感器等电流测量方式相比,TMR电流传感器具有能够测量从直流到高频(MHz)信号、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温度稳定性好、体积小等优点。而且,对于电力系统分布式测量和数据采集而言, TMR电流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的优势。中国论文网0R jl C Ht

    附表2 TMR与常见电路传感器

    1W4v4c~Qi\x'C0

    种类

    !Jp&C_BPWq0

    CT电流互感器

    9I:X9O}:T0

    霍尔电流传感器中国论文网eW.j)R-ev3?W4v

    光纤电流传感器

    G!OA+q5D-yi0

    TMR电流传感器中国论文网 g0@p-y7f7R:m&U U9Tb

    原理中国论文网6W7Tx7p3?4H BC

    电磁感应

    "U L&my(n.K8Q0

    Hall效应中国论文网8G(E \?4{DW

    磁光效应中国论文网]}$u$f*P1O*Nt

    隧道磁电阻效应

    W3O(Zf mh0

    体积中国论文网ak"rL C#xnk.nW

    大中国论文网v'zN/U4r6W] z

    小中国论文网-[u&b+Rn _

    大中国论文网*`9IH4t7WRK

    小中国论文网-X R.?8wu7dx

    直流测量

    1L9amwn(m'H7Mk O0

    否

    (aCaX[;v'E0

    是中国论文网k2V\#B%ASb

    是中国论文网K2s&t l/B OB

    是

    u&QR#Zm\:M0

    灵敏度中国论文网%w"f+oO_q

    低

    dir+\j0ggd!a`0

    低

    g5[qLotg)?+O Gg0

    高

    u+t T0Eq1F?!I0

    高

    -o R4s8Ly0S mG Db0

    有源/无源

    [9K8BTp0

    无源中国论文网"bS!i5m#o,O;q_P

    有源

    C1fRF(n5Jb U0

    无源中国论文网1YlD:I,V#Y

    有源

    !Q`6y%~?r(LV0U0

    成本中国论文网5h5]7@FLT1P\9S*}'O g

    高

    'R&U6o3t"V0

    低中国论文网C8o+gT IA/H

    高中国论文网3\a?(U7LT&}*sS R

    低

    *x7ck%kkVj0

    3.2 TMR角度传感器 中国论文网&Y3^!U Wh

    TMR角度传感器如图5(a)所示,TMR传感器平行贴近安装在转轴附近,并使转轴轴线垂直穿过传感器检测平面中心,转轴上放置磁铁,TMR传感器与磁铁间隙不变,磁铁随着转轴旋转,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的磁场分量呈正(余)弦变化,使用敏感轴正交的两个TMR传感器就可以检测360度角度变化。另一种角度测量方式见图5(c),当齿轮转动时,靠近齿轮的永磁体磁场分布会发生变化,放置的TMR传感器将有周期性信号输出,通过对信号的分析处理即可得到转动角度变化。

    ,m \zM V1w!KOoN0

    4 TMR传感器的不足

    /h.s6uVd0H nv0

    TMR传感器是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磁敏传感器,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种交直流、电压、频率、位移、角度等的传感测量,但在实际推广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B6K]fQwR0

    (1)TMR传感器的本质是磁场测量,因此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需采用屏蔽、滤波等多种手段减小干扰。中国论文网7n2}%`k }

    (2)TMR传感器存在一定的磁滞误差,需通过数据预处理方式消除误差。中国论文网 V/R:Dnj4f

    (3)TMR传感器属于有源测量方式,因此在分布式测量时要额外考虑供电电源。中国论文网Y^L7d7d

    (4)TMR传感器具有方向性,安装时要注意传感器敏感轴的位置和方向。

    9c9e7~z IG_8V8bDF0

    5 总结中国论文网Se#E q6S{8rW

    TMR传感器对于磁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测量从直流到高频的电力信号,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可用于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开关传感器等,与现有的传感器相比,TMR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抗恶劣环境、温度稳定性好、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对于智能电网分布式测量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论文网}2b LTE&?6s

    参考文献

    H+k I(I[EZr0

    [1]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中国论文网7JAtu2Q5P lt

    [2]戴道生. 磁性薄膜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 物理,2000,29(5),262-269中国论文网#?!rkB(dkSW1X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