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途径

    2014年7月25日 09:37 作者:吕冬娜 安博 王东 李韶宏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途径

    SE!i!d\3E0W0
    吕冬娜 安博 王东 李韶宏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论文网6dfoUC
    摘要: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坚持德育为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
    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中国论文网`?B8np*^8a]
    关键词:德育;思想政治;文化

    KC!`7fG9kf)c9C0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丰富的德育内涵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自夏商周到春秋的诸子百家,从秦汉至盛唐,再到充满忧患的近代中国,一代一代的智者
    贤达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经过不断地传承发展,演变为以儒
    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历代人们的生活、处事社会发展都产生着深远有益的影响。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仁爱”的精神贯穿始终。“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道德
    标准,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组
    成, 道家思想主张做事不要太刻意, 要顺着客观存在的规律行事,不要太在乎得失,看问题要全面,对带生活要乐观豁达。伴随着
    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业融合了来自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优秀的内容。例如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
    在历史上外来的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经过不断发展,佛教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潜
    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善着社会的风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内容丰富,包含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
    智慧的结晶。

    hOqa!@;| ` Z0
    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高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
    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高校德育工作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高综合素质实用人才的
    教育重任,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高校德育增加了难度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找到行之有效,适应时代需求的德育新途
    径。创新需要充实道德教育有说服力的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的优势正好为高校德
    育工作找到了切入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应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中国论文网5p&G;r2e*?fU
    三、确立高校德育工作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根据高校教育目标的要求和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高校德育
    工作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七个要点,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远大理想、身心和谐、道德规范、职业素质、幸福家庭观、法律意识
    七个方面的思想修养。
    爱国主义,这是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每个青年学生应有的思想情感;
    远大理想,教育学生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身心和谐是对青年学生的要求也是德育工作要达成的目标。
    道德规范包括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方面的道德要求。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职业生活中应具备的各项素质。
    幸福家庭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家庭生活在现代生活中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意识,培养青年学生了解法律,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对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围绕高校德育目标的七个方面,选取相应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优势,以达
    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论文网:OU3_.S^r`1q%Xk d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要与时俱进
    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能够被当代大学生吸收利用,并发扬光大,还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
    传统文化主要以古文的形式传承下来,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文字都有不同形式的表述。青年大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历史文化
    的基础相对薄弱,语言过于晦涩的古文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的
    教育模式,现代社会节奏快,社会科技发展迅猛,青年学生虽然渴望知识,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但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化
    生活也有着更多的选择。网络、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媒体具有信息
    量大,更直观的特点,传播效率也高。
    如果不考虑在教育方法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话,即便是再优秀的文化内容也会因为文字的晦涩而被青年学生拒之门外。
    所以,针对现代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学生的特点,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上,主要选取一些语言通俗,容易理解,内涵又比较丰富的
    材料学习,而且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不能想着一股脑把诸子各家的思想打包灌输给他们,达不到理想效果。在选取事例时,
    尽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也是为青年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学习内容材料注意与时俱进,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才具有实用价值。这样做也正好符合孔子当年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
    则。
    中国论文网F*H[9g)W2p!]
    在教育途径上,可以考虑多渠道,多管其下。编制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材料后,可以通过德育课堂、文化讲座、社团活动、
    知识竞赛、宣传栏、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注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给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
    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专题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等方式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网络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非常
    丰富,电影、视频、动画、漫画、电子书等都为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营造学习优秀文化的浓
    厚氛围,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以致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
    时,并不排斥西方的优秀文化精神,要有海纳百川、博大包容的胸怀。

    x*ZdQ.`1A0
    作者简介:
    吕冬娜,女,1981年3月21日出生,汉族,籍贯:辽宁省营口
    市,所在院校: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
    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