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油工业下游学科《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
2015年7月07日 17:58 作者:刘显凤 龚文平 王振奇
对于石油工业下游学科《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国论文网-gF'Gv~)Ens]
刘显凤 龚文平 王振奇 林小云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Xh5B m|-Y[D0基金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39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2011236);石油中国论文网'e#c1[w
[
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0205);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联合资助。中国论文网H(Yx(^
ui2^ |
摘要:除地质学、资源勘察工程等传统石油工业上游学科外,石油工业学科群亦涵盖了大量的包括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以及化工
/w
aU~)s
Y0炼制等众多的下游学科。针对这些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与传统地质学科存在的差异性,笔者深入探讨了其
d4c8T/t@ Q0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石油工业下游学科《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中国论文网f5u!~mxO5J6gm#\&o
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实验课程将更好的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论文网h^M
\9or6F-J0Q(K&t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石油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国论文网f*\(D6@-G {So[$?
目前,国内石油类高等院校的数量已近 20 所,为了突出石中国论文网ohSIQ*]F
油专业特色,常常为一些非石油地质专业的本科生也开设了《石
i@I-Y"iypp8[v0油地质学》课程,如石油工程、油气储运等石油工业中下游学科。中国论文网)U1WI]R1O!r
这些学生专业背景跨度广泛,求学目的迥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
M5~Pc2H2O?0实践中发现,针对此类人群,必然要采用差异性的授课方案,以中国论文网X2z][/jO'{|d
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c/iy%O;J3o yV0一、《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中国论文网2~OQF%Yx(yRZ
传统石油工业包括石油勘探、油气开发(工程)、油气储运
m
\7GK~t#}*dC5x0及化工等四个版块,这四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进入油田从事一中国论文网wO2ud$T(y }
线生产工作。除石油勘探专业外,其他三个学科的学生今后在油中国论文网)Sb[-LUo
田的工作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与石油地质相关的工作内容。由于中国论文网k`-t4V*}\:D ] b
在本科阶段《地球科学概论》、《岩石学》等课程属于必修课程,中国论文网 fQ4CB:{
]0h
因此,石工、储运以及化工等专业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地质学
1yj]i
Q9VW0基础与地学思维方式。此时,通过《石油地质学》的课程学习能中国论文网6?'S)Mnu
更加充分的了解石油地质工作的框架以及油田勘探工作的整体
3},yaI;K!W0流程,将有助于其在油田更好的开展工作。目前,此类学生《石
4hOr#Kq1p%SEt_z
V0油地质学》的教学安排为 40 个学时,含 6 学时的实验课程。
:@m6V,Zm2E4j#F/~d
@i0二、优化课程结构安排
R[2b-Dj7Wz;]8P
_0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石油院校地质专业学生 《石油地质学》中国论文网o(m5^x(iQ1d
课程的授课模式普遍分布在 60-70 学时左右,对于非地质专业学中国论文网x-oE%gW
生的授课时间为 30-40 学时。授课学时数由被授课人群的学习目中国论文网[8Fe(DiYO)c
的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所决定。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应合
+{/PJs
_'?@B0理安排其授课学时,过多或过少均不适宜。学时过少将导致学生中国论文网3S2A3Q0w:K7e l+[|T??
无法充分把握课程的主线,且过少的学时意味着授课内容的压缩
f6YrSu\3|0或删减,这将使学生很难对于课程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然中国论文网+|9D[s)q6};h
而,过多的学时同样也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非地质专业学
gP+w1L^4WO
@0生的专业基础有限, 无法参照对于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此时,
d cVLv$x)Z;{O0过多的授课学时意味着相关知识点的深入,但在专业知识背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