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对于石油工业下游学科《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

    2015年7月07日 17:58 作者:刘显凤 龚文平 王振奇
    对于石油工业下游学科《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
    ez5FjXA r0刘显凤 龚文平 王振奇 林小云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a#B5R#e5B@ s0基金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39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2011236);石油中国论文网*UZ!s*l1w"t$L?\
    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0205);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联合资助。中国论文网oG8}5?`nU/X
    摘要:除地质学、资源勘察工程等传统石油工业上游学科外,石油工业学科群亦涵盖了大量的包括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以及化工
    %g7B bZ,x H5@)B e0炼制等众多的下游学科。针对这些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与传统地质学科存在的差异性,笔者深入探讨了其中国论文网9os1N$a6_.v9V
    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石油工业下游学科《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中国论文网1txMUj Kb&TM"\8yX Xs
    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实验课程将更好的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O[)pU0Qg/r1t0关键词:石油地质学;石油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国论文网4Ba+_-wU*Q%JRFB'U
    目前,国内石油类高等院校的数量已近 20 所,为了突出石
    ^3l.? |hw,~6i f0油专业特色,常常为一些非石油地质专业的本科生也开设了《石中国论文网/Z-i~2Y2mxv8R
    油地质学》课程,如石油工程、油气储运等石油工业中下游学科。
    e ynH_0这些学生专业背景跨度广泛,求学目的迥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
    k([ T6PxO;Nlv0实践中发现,针对此类人群,必然要采用差异性的授课方案,以中国论文网&gC0Up#t:Z d
    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U%Xs'`oI#dK0一、《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W l O \o0传统石油工业包括石油勘探、油气开发(工程)、油气储运中国论文网y$f.L$h?)E[~_
    及化工等四个版块,这四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进入油田从事一中国论文网's W&@;{k4ikts[
    线生产工作。除石油勘探专业外,其他三个学科的学生今后在油
    :ZM {8z3Qc&X ~0田的工作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与石油地质相关的工作内容。由于中国论文网C:S%t&B g*c1A
    在本科阶段《地球科学概论》、《岩石学》等课程属于必修课程,
    [cOy?$}2PK9w0因此,石工、储运以及化工等专业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地质学中国论文网2l _7~1i#gUC
    基础与地学思维方式。此时,通过《石油地质学》的课程学习能中国论文网[l.C\n1t:r Z
    更加充分的了解石油地质工作的框架以及油田勘探工作的整体中国论文网YO'[.E@'A$Pfql
    流程,将有助于其在油田更好的开展工作。目前,此类学生《石中国论文网^xW;p)W p;p
    油地质学》的教学安排为 40 个学时,含 6 学时的实验课程。中国论文网)pC zWMI!OZ
    二、优化课程结构安排
    d%Y"?x)M%W,^T8p"Q0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石油院校地质专业学生 《石油地质学》
    x-o.t#UB0课程的授课模式普遍分布在 60-70 学时左右,对于非地质专业学中国论文网Q&a|,u^3h,J3z
    生的授课时间为 30-40 学时。授课学时数由被授课人群的学习目
    {$l|W2[0的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所决定。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应合中国论文网 U U_t3ri
    理安排其授课学时,过多或过少均不适宜。学时过少将导致学生
    rmly2B-R9R0无法充分把握课程的主线,且过少的学时意味着授课内容的压缩中国论文网{ ^L3g j"@
    或删减,这将使学生很难对于课程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然
    3DM/O2GTm,t0而,过多的学时同样也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非地质专业学中国论文网SF/PE#Q7F
    生的专业基础有限, 无法参照对于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此时,中国论文网!@\)Q1M vQ!_
    过多的授课学时意味着相关知识点的深入,但在专业知识背景相中国论文网t9KN h(}%Q(O
    对薄弱的基础下,这必将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并沉重的打击其中国论文网 |.f8gc9w5J W^!so~
    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提前把握学生的需中国论文网J AB)f*w0p!b7b
    求并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及课程时间,针对不同授课人群应采用
    jU:A7Y6P| e6]!R0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探索更适用于每类学生
    q#i Ls PtTnC:p0的教学方法。
    .u0HU;_3fg`,l_e0针对石油工程、油气储运、石油化工等石油学科,笔者认为中国论文网C6mh!T#QD7g
    现有的 40 学时教学量是远远不足的,特别是对于石油工程专业。
    V#?(f'^)dE9aj |0传统石油工业分为“勘探”(石油地质)和“开发”(石油工程),
    n.wRwO B `p0但随着油气工业的深入发展,勘探和开发逐渐归为一体,两者之
    `d4K9R-|eg0间的界限愈发模糊。新世纪的油气工业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中国论文网n4~PMb!T
    一体化”时代,因此,石油工程专业需要更多的石油地质理论作
    '}~zy"N0]6h0为支撑。此时《石油地质学》40 学时的教学设置显然已经无法满
    SF)B l;mrr&QN0足当前油气工业的发展需要。《石油地质学》课程涵盖了“生、中国论文网"bImajE
    储、盖、圈、运、保”等多种地质要素,课堂讲授的学科知识包中国论文网,mQ _S#n4e
    括:储层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石油构造分析、油气田勘探等。
    ,jhve;[;G@8G qn0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第一类学生,其《石油地质学》课程的安
    SM N$|+R n1|0排不仅不能少于地质专业,反而应该在地质专业的基础上多增加中国论文网 dB B\o h
    16-20 学时,即达到 86 学时左右。由于培养方向的不同,石油工中国论文网2R&Tk0hj5jVmY0X
    程专业真正涉及到石油地质领域的课程较少,而《石油地质学》
    Fo)ICQP|.td"?q+w0的各章节内容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地质学领域的所有方向。此时,
    3x%dct$]'@0对于每个章节适当增加 2 个学时是非常必要,它不仅可以用来细中国论文网6y,q.va`*eL;Z
    化授课内容,还可以用于普及本章所涉及到的相关课程的教学纲中国论文网T'N1as;G h1|
    领。
    u_(o(W CQ.v"t0三、以实践为基础,加大实验改革
    4E` P va2B\Z@0地质学,特别是石油地质学科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实践类的学中国论文网HK{"Af5y"q0B"v2p
    科。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其《石油地质学》课程共 64
    +{(`0tSqM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仅 48 学时,而实验和习题学时为 18 学时,
    8q:w5kp#uq0另外还配合有 3 周的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与之相比,目前长江中国论文网v$\-OND#|hT8N$L
    大学《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标准实验设置为 10 学时,包括油气中国论文网]f-geW.R7F#Mhh
    物性观察、干酪根地球化学分析、镜质体反射率观测、圈闭与油
    f?1_3@LH+X0frBX0气藏的识别、TTI 的应用等 5 项,且综合大作业(课程设计)仅中国论文网;q}h4gv*E
    为 1 周。事实上,早在 1988 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经对中国论文网 Wu M]?(j`j|R
    石油地质专业石油地质及石油地化课的实验教学,从课程设置、中国论文网7kB&r+b;LF{y
    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中国论文网SFT9Vi,Z5q-d8X
    集石油地质及石油地化实验于一体的《石油地质实验技术》课程中国论文网0rfw)cU^
    [1]。因此,在针对非地质专业学生《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中,必
    Dr8UO/z}/f Ssy0须要进行实验改革,特别是要对于实验学时与实验内容进行合理
    8n0J1G$U`Y9U0有效的分配。中国论文网5e \rSyS7E Hx;H"{r
    可以将现有的 10 学时增加至 16 学时,用于补充 3 个实验或
    Xd6hp/Dk]F0习题。考虑到石油工程等专业今后在油田工作的需要,新增加三中国论文网a@ I1zQR(D
    部分内容:第一,加入储层观测内容,这一点在某些石油院校已中国论文网[T@y s7A f~
    经开展;第二,加入井位设计习题作业;第三,加入野外生储盖中国论文网 w$O!T3E7`2OQM9]
    组合观测。
    AcP&{hH0结语
    F/v,W!JO.o.`w(_0“因材施教” 是现代教育的理论内核。 而能否科学合理的 “因中国论文网/c2o^^-?2t~r
    材施教”取决于授课老师对于授课目标求学目的以及未来应用等
    %dS?T fG{3^0多方面的准确把握。为了突出石油院校的特色,针对石油工业的
    ]0dZ&@ h5H,W#Y9a0下游学科,应采取更加优化的课程内容安排,并有针对性的加大中国论文网:O+ULE3_vG3c
    实验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这些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 《石油地质学》中国论文网I:]Bx| IP6A
    课程的讲授。中国论文网;I9h.F U DJz \1X
    参考文献:
    3b+^0]fWwBIm0[1]宋丽, 胡书毅.改革石油地质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论文网 q c/y3L_ |.Q/Y
    石油教育,1996.9,52(9):60-61.中国论文网"e%f7yGhJ,i9P
    作者简介:中国论文网;sG%hZD
    刘显凤,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与资源评
    i1u$Q)W7E,iA9~0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