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
历史和教师教学历史中的作用,探讨了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身心全面
发展的一些做法。
4y&S/N"ul"LaC0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历史教学
u+{sWm9I2T0作者简介:林贵扬,男,广东省博罗县博罗中学高中部历史教师,
教育硕士,中学一级职称,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和研究。
中国论文网vq!o!oQ
y0@p 如今的学生,多数都具有优良的先天素质,具有聪明的头脑,这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是不是有了聪明的头脑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呢?不一定。心
理学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中国论文网{i*s5?"J i
J@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以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
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感情的丰富与贫
乏,动机的明显与模糊,意志的坚强与薄弱等,都影响着学生智能的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导致学生智能的衰退,思维
的萎缩,造成学生学业的困难;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促进学生认知的活跃,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业。
中国论文网;We9g5yd4S1]j 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
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不为”则无以成才。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
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
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一个人,如果连一分勤奋也没有,他的天资再高也等于零,他注定不能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
中国论文网n%XM,Qx7v` 另外,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对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还具有补偿的作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华罗庚先生语),说的是,假如你有一分聪明,只要加上九分的努力,
你也能取得十分的成功,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
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而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矢志不渝、“笨鸟先飞”、勤奋不已,终成大器。所
以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下面结合历史教
学实践,谈谈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能发展的几个策略:
#l9X8E~ Vx:m4E@z0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T/~z'N
hm0G0 情感,对学生的认知
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效果明显不同。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学生的智力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显著地提高
学习效率。反之,当学生处于紧张、忧虑、沮丧状态时,则会抑制智力活动,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
愉悦。
4CYxxwZ/PS@ R0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那些和蔼可亲、尊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师生双方始终保持知识流和情感流的畅通,并融
为一体,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学习历史的意境。其次,要随时注意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感到满意时,会报以微微
的颌首和善意的微笑,反之,表现出木然或不耐烦的神情。第三,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史料。教材中有不少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十分生动,加之编
著者的精心编排,并辅以各种插图,更是使这些史实具体形象,易于激发情感。教师应仔细体会、善于挖掘,并要教学中努力加以体现。
!ds7N F@Ac0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中国论文网-d*D`6w3nKq\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般来说,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中国论文网g(orH"S R:@.Sl8Y中国论文网6z&t-Ytb9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