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吸收表达能力应兼顾培养
2013年11月20日 10:31 作者:邹定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吸收表达能力应兼顾培养
邹定文
(柞水县乾佑中学,陕西 商洛 711400)
摘 要:教学任务是教学的出发点,对教学具有定向作用,它给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对语文教学而言,应把任务集中在吸收与表达上。
关键词:教学;吸收;表达.一、教会学生学会又吸收又表达
语文是一个外延宽泛、内涵复杂的学科。教学任务的提法也较多。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认识等等的任务。
(一)又吸收又表达,就是坚持学与习统一
有识之士认为,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没有经过科学学习方法训练的人,一生不只读过多少书,但也不知道白读了多少书,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教会学生又吸收又表达,就是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又“学”又“习”。
(二)吸收是学,表达对在校学生而言是习
学习一词在《礼记-月令》里解释为:“学,效;习,鸟频频起飞。”学是使人获得知识,有所启示,提高认识的过程;习是反复不断地效法或模仿他人行为,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程度的过程。
当人们要把自己头脑里形成的思想表达出来时,则又是一个认识加深的过程。认识水平的提高,无凝又可以加深对吸收内容的理解,提高吸收的水平。
(三)吸收表达坚持以“语篇”为单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交际的单位是“语篇”,不是孤立的字词句,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载体也主要是“语篇”,不是孤立的字词句;语文教学要坚持文道结合,文以载道,这是的“文”自然是指“语篇”,而不是孤立的字词句。
二、提高学生吸收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吸收表达的能力,就要注重课型的设计。
(一)构建又吸收又表达的综合课型
教学以教材为依据,一堂问题组合教学课,是一次学知识的过程;读书、听课、口头作答、书面作答、又一次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训练的过程;边吸收别人的思想,边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是一次提高认识促进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些摆在“最近发展区”的“果实”,要跳起来才能摘到,要向自我的极限挑战,还是一次开发智力潜能的过程,学习任务均独立完成,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又是一次成绩考查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又吸收又表达的负荷力
“讲问文”有一连串与课文结构相一致的问题所组成,通过“讲中问、问中讲”形式一次向学生提出。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一段包含两层意思,提两个问题:一是家境怎样?二是对盼于勒回来为什么要渲染?加上讲授、提示连缀性内容便成了如下”长”题目。这是一篇探讨人与人关系的小说,文章围绕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课文从介绍菲利普的家境下笔,家境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