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与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015年10月10日 08:55 作者:于力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与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中国论文网[2f{8D;j`k%B
于力 北京永安商业公司
~b ~.w(R5s p"W(VV0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档与遗产保护和利用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接收征集、
4g%s
E0A F6{
w'[0整理分类和鉴定保管环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记录保留下来,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和灭绝。另中国论文网!A1v0W]t(c.Gi
一方面在建档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展览、开展编研等方式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和精髓发中国论文网U3e5]$P^+D
扬广大,以达到传承文化的最终目的。
HDDQ%_\;f0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料既是全面中国论文网ImZj7J`,T}D1_l
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及其保护工作历史演变和发展状况的中国论文网6h&F6vaV2d
重要记录,又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工
b,D-J F6l0具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建档是一种非常重中国论文网 FZ4z_4D9\g.c
要的方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文
sN^1a+_ A1z0件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与遗产保护
F8dihCw0和利用的关系问题。中国论文网
jz.`L^5@`T$YK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国论文网L"Wv'bTC
目前,档案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念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中国论文网8l.nNO3[6k,L"`H8[
义两种观点。广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由记录非物质文化中国论文网(k5o7R6Y`"f)~p
遗产本身和反映其保护与管理的阶段性和全过程的所有成果及
m~%E$qpG[L6W9T;d0相关资料组成的信息载体集合。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中国论文网`-IZ)[na
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审批和复查等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中国论文网e1d4[ W(wc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倾向于前者。可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
c0pfZIag+n6C0产档案是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演变过程及其各个阶段文
q+Xa(l'MS*w0化的特征,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状况,记录非中国论文网 w_T(a4pI2i6sa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论文网M/P4?$N"q]_
代表性传承人及典型传承群体自然状况、文化背景、文化活动等
P2nUy*Q0的各种类型记录材料的总和。具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
;t*c]mz9A*}.Ffq"G0案、申报与保护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和传承人档案。
C,neox|[0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深入研究,目前学界尚处
)R!r5a'hS F2Qn0\0于探索阶段,还没有确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定义。本
9ATpKx0文分析认为,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
w.{4Y?{
nu/@0案管理的含义。广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是一种理念,即中国论文网1I }Jx*^e#{
dT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它是以档案管理的理论为指
3I_j[G0导,以档案工作的思维、方式和途径为参考,结合非物质文化遗
/? Q m/|:k"{ J}-q+i0产的特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pa4vx,gg$p0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中国论文网 }7Q9U jY-IZ
理过程中, 将利用各种途径获得的, 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
&Sm?9pMWa0声像等各种载体进行立档保存的管理过程,一般包括非物质文化中国论文网tX+Oa6A9[8u
遗产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鉴定、保管、编研、信息化利用
,}Xu-BraCL0等环节。
|9s
e)K+\~XR0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内容中国论文网rk3qcB9j1?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主要包括接收征集、整理分类和鉴定保
.Ekoj A#r;hW0管三项内容。
RX d?6W6cm"@,Zl0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接收征集是指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W.t1f&w%iy%|0通过专门的接收和征集的途径,把分散在民间的自发传承的非物中国论文网
X6pqv*H2RaTSz6Cg
质文化遗产资料、各组织已收集整理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
4?t3]:Ry;`&p;K7XW0案以及其他有关档案,集中到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中国论文网:bg,r
Nwf
E
Zk
业机构进行保持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是
_M
x*f&@#R;N0建档的基础,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流程的首要环节,有中国论文网u;K f*vo8z;b\+Cx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对象的中国论文网[,c,n,J0N'z
质量。
NSB3Yj0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整理分类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中国论文网?*P1XAJ
法,将接收征集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科学组合、排列和
){,ZF7H:a7K.tl0编目,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整理分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oqR7aJEB5PG0产建档的重要部分,是对接收征集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必
C{N,{
[K@%L0要延续,同时又是鉴定、保管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前提
%h n}&pK$XmR0和基础。 接收征集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如不加以整理分类,
U6gy%S S%c$q/\
lmmYW0则处于杂乱、无序状态,无法保管利用,也不能有效发挥非物质中国论文网v@2\i(s.py/D!{-nl
文化遗产档案的价值。因此,需要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使用科中国论文网K/QK)vO4f-Wr_
学、 有效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整理分类, 使之系统、
8K,rZNc8U2d;QC:Y0有序,为之后的档案保管、服务利用以及档案信息化奠定坚实的中国论文网$of PF$?
Pq6HO+E
基础。
n3f[q'g cI0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类型多样、来源广泛、管理者情况中国论文网mG.k$SjQ'\
复杂、内容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中国论文网
W3_.Pg igjV;^Z
案鉴定有着与一般文书等类档案不同的鉴定原则与方法,我们不
(wEC
sff{2E,PF0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鉴定方法,而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国论文网$TnK0G4U|7DZ
的特点,按照全面性、历史性、发展性、效益性以及一般性和特中国论文网6KE7rEo;]w
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鉴定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管同中国论文网"GQ&jY
H;\4L;|
样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长久流传的一个重要方面。离开了中国论文网;z*qfjkk\-Y
科学的保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面前难
v? ^/E~ |kL0以永久留存。档案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uE-Rd)YS0档案的保管就是在各个机构现有的模式下,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
rbwz$W$M&G
raL/my0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档案材料进行中国论文网FwoQ RF5^0MH+S \
科学有效的保存和维护。中国论文网
q
N0\(gX(fOO"k.Z
c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I.j5vc(o-O7`N
J,N/l0作为中国各个民族智慧和才能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
|
oG0[w1Vf0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人类关注和重视的珍中国论文网Z
r*l
g3kMy
贵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我国当代文化中国论文网7Zd
n#Y z)IW/d#r7I
保护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中国论文网+p6^ee!~G'k
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中国论文网D!Y,Oo~ ~WrrKn
巨大的变化。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部分
,| P&i,JCTrII0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或濒临灭绝。保护工作严峻,如何对非中国论文网A[}5r0Ac
物质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sD~#E\ SHsH0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档案”,是特定集体、个人
;lG HY5gz7\@0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教育、文化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传中国论文网i [r0P'p)p
承后世的各种非物化形式的历史记录,其载体往往是人。作为档
Y4qV6Wu9u0案的一部分,其基本功能是保存和再现文化的真实面貌。但人的中国论文网 f7f vV0hkh
记忆并不能忠实反映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它会因记忆能力欠缺中国论文网LJ?gu9IC
而丢失、因想象干扰而重塑、因载体生命消失而失传。因此,必中国论文网$u"X~%Qgb"P.A!L
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以规避人的记忆失误或生命终结而
G@h5gg+H+s0BVw0造成的损失,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准确性、形象的具体性
/P
M3K3ate#zj[wY0和内容的真实性。通过档案构建社会记忆,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国论文网*y
U3kw7{3vLc
营养,使得后人通过传递文化和后天的学习,借以吸纳和传承优
.Dz"Q}e4C
ZR0秀的文化传统,进而创造新的文化。
r$x
p.rpN.B$CB D0《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
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中国论文网"S$V{R*]
要早提,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中国论文网`^R
~3Z,n
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由于非物质
GF9@l7Nt?X"S0文化遗产是一种非物化的、活态的和无序存放的财富,容易流变
.w:yzNC0bb0丢失。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一种独特的档案,其价值中国论文网$C&l
\+B b]
显得非常珍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Iq8{3x0K+UOM6h0档案工作,是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中国论文网Y!~p}E+Q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直接反映了文化活动项目的基本面貌、传
Ru1mgI#q
\0承情况,也是文化发展、历史发展的间接见证。作为一种珍贵的、
Ph]GL4fZ0重要的档案文化资源,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仅有助于完
&l,g Yw+F"m!TQ5^O0善现有档案资源,建立特色档案馆藏,更有助于保护与传承非物
0O!`TR sulU0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 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中国论文网/wzF#X/Y"u:q*hq
近几年,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中国论文网s8{wJW
护行列中,正是基于此目的。实践证明,通过笔录、拍照、录音、中国论文网#`,iV-yW
录像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挖掘,同时建中国论文网 hp `tfi
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无疑是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
"W`5_T5c0有效措施之一。
WXM{-K-?d0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有利于利用中国论文网T[:EGq(` Rs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其非常容易失传,为中国论文网
k4U+}0`HQ:W
保存需要,人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以合适的载体将它们
$b{0I-r4k,\0的核心内容整理、 记录下来, 这样便产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国论文网P6@@%h!t;~+bKL
作为档案家族的新成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形成是保护中国论文网G2O'w.H@Z.ta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并不是保护
Xv$l+q-u0工作的终点。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只是一种暂时存在形态,
j)K/loEkEB8]
的重要基础是除其之外的包含接收征集、整理分类和鉴定保管环
2W8n&g0q"U4a0节的建档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利用服务虽然在整个档案中国论文网;i%Q,F4HwL
G
管理过程中位于主导地位,但必须依靠于建档工作,没有建档工中国论文网*mHP(@Z
作便不能进行和发展。如果建档工作的接收征集、整理分类和鉴中国论文网 J!H8\3~
IuWelV
定保管环节开展得不理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利用服务就会
c'BL `/z}0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容易陷于衰竭的境地。同样,如果中国论文网p4m/nk_|
不根据社会各方面用户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利用服务,而只中国论文网7Q5l;k.Y6\K gt!J
是闭门造车,埋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接收征集、整理分类中国论文网)y&x
]8M:O0~
和鉴定保管环节,那么建档工作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
YYg k7l0此,必须通过加强建档工作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利用工作中国论文网5Hu(R3z;r,\2\0KJa)]i
的开展,确保服务成效;以搞好利用服务工作来促进非物质文化
q
nE]*e*HT;Y"r0遗产建档工作的完善,夯实资源基础。中国论文网tCr;NU gh
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S`
bG*l a
[1]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论文网*Rl~)N5wziC'P
2008.中国论文网0} c%EE&Zu)Hy&F1v
h
[2]程齐凯, 戴旸, 周耀林等[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中国论文网&M!n(Av@Vu
[3]罗宗奎,王芳.知识产权体系下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
_\;Hmu
c:}i0案的优势和基本原则[J].档案学通讯,2012(2).
9ce7ubu3k K2Qof0[4]王云庆,陈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J].档案学通中国论文网2K3{,Y)d)\nQ^?
讯,2012(4).中国论文网x R9Lk4~
[5]李英.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和建档原则[J].档案管
8Qphu'Klj0理,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