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育人功能之浅谈

    2015年11月25日 10:02 作者:张菊芬
    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育人功能之浅谈
    张菊芬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200093 )
    摘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
    育这四个方面来发挥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有效措施,为推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和帮困助学工作的发展提供新思
    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帮困助学;育人功能;有效措施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
    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战略意义。而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的帮困助学工作,它不仅具有帮困功能,而且还具有育人功
    能。它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
    业的同时,还可以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求实上进,促
    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当前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力度不
    断加大、帮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
    帮困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对加强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和推动高
    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的现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学生的比例也逐步
    加大。目前全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
    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 8~15%,高职院
    校贫困生的状况基本相似。多年来,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
    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
    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国
    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
    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
    学、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相对完善的学生经济资
    助体系。这有效缓解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解除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
    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助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帮困助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
    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帮困助学工作
    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片面侧重于资助,而没有将思想政治
    教育渗透到帮困助学过程之中,忽视了帮困助学本身育人功
    能的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1、随着助学金的金额越来越高,
    种类越来越多,一些困难学生在思想上对国家资助、学校资
    助形成了“等、靠、要”这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从不主动思
    考如何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2、接受国家和学校资助的
    大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存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目前以
    经济资助这种“授之以鱼”的帮扶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解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但是不能帮
    助其摆脱心理问题。 3、一些学生觉得国家和学校对其的资
    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坦然受之不思图报,在获得奖助学金
    以及学费减免等形式的帮困助学时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
    务,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反而变相助长了“助烟、
    助酒、助玩、助乐”的不良风气;4、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
    响,个别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在校通过国家
    助学贷款顺利完成了学业,但毕业后不按贷款合同还贷。这
    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银行的信贷工作蒙
    上了阴影。
    因此,我们在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中,应紧密结合
    育人工作,把培育人作为帮困助学的最终目的,在帮困助学
    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
    影响,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采取有效措施来充分发挥帮困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
    1、将帮困助学与自立自强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强不
    息的奋斗精神
    在帮困助学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加强贫困生的自立自强
    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对贫困生而言有其特殊的意义:其一,
    自立自强教育是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思想
    保证。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单靠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外部力量
    是远远不够的,贫困生的奋斗自救必不可少。其二,自立自
    强教育是防止贫困生思想滑坡、产生“精神贫困”的思想保
    证。对那些思想认识和心理有偏差,如依赖、懒惰、悲观消
    沉、空虚麻木的贫困生,一味地给予经济资助是不能解决根
    本问题,甚至会助长“精神贫困”的发生。其三,自立自强
    教育是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
    想保证。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帮困助学工作中,鼓励贫困生
    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通过参加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获取
    大学学习、生活必需的费用,使他们懂得只有通过自己自强
    不息的努力,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在实践中,设法创造一定的条件开
    展挫折教育和励志教育,定期组织贫困生进行座谈交流和工
    作总结,以典型的先进事例教育广大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从而来增强贫困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正确认识眼前的挫折,使他们更理智、更现实,尽量
    挖掘其个人的潜力,更快成熟起来。
    2、将帮困助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保持心
    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
    交往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在 21 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
    本。在帮困助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特别是从农村来
    的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当他们初次参加勤工助学
    时可能会觉得低人一等,有些学生可能还会被人误解,甚至
    讽刺、挖苦。这对于特别是自尊心很强的贫困学生来说,确
    实是一种艰苦的修炼。而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困难,导致精
    神上、心理上处于不健康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甚至因
    贫困而不自信,甚至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还有个别
    学生认为家庭贫困是社会造成的,因此对社会不满,人情冷
    漠,甚至仇恨。
    因此,对于贫困学生,我们不仅要从物质层面上进行“扶
    贫”,更要从精神层面上去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感觉到社会和
    组织的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具
    体措施有:一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根据每个
    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去除各
    种不健康的心理,克服心理障碍,缓解精神压力,让他们认
    识到贫困并不可怕,贫困其实是一笔财富,关键是要知贫而
    后勇;二可以通过搭建素质拓展舞台,帮助他们多与人沟通、
    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所长,树立自尊、自重、自强、
    自信的精神面貌,成为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保持
    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总之,通过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可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指导贫困生摆脱心理
    束缚、减轻心理压力。
    3、将帮困助学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感恩与责
    任意识
    在“不使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
    的指引下,国家和社会对贫困生受教育行为进行了各种形式
    的投资,体现了资助者对贫困生的关爱,资助者希望广大贫
    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有
    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而学校作为资助体系的设计者,应
    该教育和引导每位受助者深刻领悟和体味这种情感。感恩教
    育可帮助大学生明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社会
    和学校对他们的眷顾,帮助他们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强化他们的感恩与责任意识,使其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求真
    务实、知恩图报的健康形象。感恩教育也可使学生们学会感
    激,因为感恩而感到责任,这种对责任的承担是一种主动的
    选择,学生感到的是快乐而不是负担。此外,感恩教育使他
    们意识到有义务做出积极的心理回应,努力在校风学风建设
    中、在校园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
    的心理基础。在具体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爱心接
    力活动,引导贫困生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实现强
    化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目的。
    4、将帮困助学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城实守信品
    质
    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它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的基本内容之一。做诚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
    基本要求,是当今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但是,由于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比较淡薄。所以,
    我们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还
    款工作,通过如谈话、实践教育、社会活动等不同的形式开
    展诚信教育活动,培育学生正确的贷款上学的观念,使贷款
    学生还本付息成为自觉的行为。具体措施有:一是将国家助
    学贷款宣传和诚信教育主题相结合,请资信公司谈未来诚信
    建设;二是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氛围,组织开展“大
    学生与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板报评比、主题班会、网
    上讨论、讲座、毕业生诚信宣誓、毕业生按时还款承诺等诚
    信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三是建立诚信档
    案,将个人诚信状况纳入到帮困助学工作的考核中,以制度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为每个同学建立的信用档案,将学
    生在求学期间的有关信用的内容,如平时为人处事、贷款情
    况、贷款用途、奖学金获得情况、社会实践等一一记录在案,
    它作为帮困助学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使诚信问题高度重视,
    以这种跟踪记录来杜绝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长期下去,
    就会达到使学生既有诚信意识又有诚信行为的教育目的。
    三、小结
    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不单是一项扶贫工作,更是一项
    “扶志工程”,需要我们站在为国家、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高度,增强责任意识,对受助学生严格要求,亲情
    管理,让贫困学生既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又充分感受到
    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帮困助学工作的育
    人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