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医学论文 ->医学
  • 大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

    2011年2月19日 10:27 作者:张宝赞 白洪忠 李雯
    【摘要】  目的  分析大蛛网膜颗粒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18例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患者均行CT检查, 其中5例行X线检查,12例行MRI检查, 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特征性征象。 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位于横窦, 5例位于上矢状窦;10例病灶呈类圆形,8例病灶呈蜂窝状。X线检查显示病灶呈类圆形或蜂窝状骨质破坏。CT影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影。MRI检查中与脑脊液信号类似。结论 MR I能显示大蛛网膜颗粒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蛛网膜颗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有意义。发表论文代理 中国论文网)q0])?(B K-D3R4c
    【关键词】  蛛网膜颗粒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中国论文网]/U8a8K;xW0h!H
            蛛网膜颗粒是蛛网膜突入到脑静脉窦内形成的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 脑脊液经此吸收进入血循环。大的蛛网膜颗粒在X线、CT、MR I影像上容易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或肿瘤等。为此笔者结合18例典型病例,分析其X线、CT、MR 表现,旨在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中国论文网&g.K;fGb@tF*[
            1 对象和方法
    'g#Sg3`p0GEki$xYG h,S0        1.1 纳入标准:文献中对大蛛网膜颗粒没有统一标准,本文中大蛛网膜颗粒定义为蛛网膜颗粒至少破坏板障骨质并有膨胀性改变。
    bc-y[ ~0        1.2 对象  18例中,男10例,女8 例。年龄48~79岁,平均62岁。均为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中国论文网%V`IeS cO&o
            1.3 方法  18例均行CT 检查,5例行X线检查,12例行MRI检查。
    0{Thr%s3K0        2 结果中国论文网g^"Y2` q&{
            2.1 蛛网膜颗粒的分布
    p%t3~-`Gb q0        18例患者中,14例位于横窦(左侧7例, 右侧5例,2例发生于双侧),4例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内蛛网膜颗粒位于横窦与乙状窦交界的横窦一侧(8例)或位于窦汇附近横窦内(6例),上矢状窦内蛛网膜颗粒位于上矢状窦中后部。 中国论文网']dL"q#s6g
            2.2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q*p#\BT0        2.2.1 X线表现发表论文代理
    r }I+a4Xd!` ~7c:j:L;A0        X线表现为边缘锐利的类圆形或蜂窝状低密度区,边缘无硬化。中国论文网0u6S ~y2C
            2.2.2 CT表现
    NoQ"u2^4J]j0        颅骨内板、板障部类圆形(10例)或蜂窝状骨质类破坏区(8例),边界清楚,边缘无硬化带(见图1)。从颅骨内板伸入板障,部分累及外板的特征(见图2)。 8例可见外板骨质受累,但无弧形隆凸超颅外板表面缘。蜂窝状骨质破坏区边缘有小弧分叶现象。骨质破坏内CT 值为0~12 HU。
    8rd%rby02.2.3 MRI表现
    H7N|PN*b_?0        骨质破坏区于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近似。中国论文网$Wua:P'J H@2l
            3 讨论中国论文网_9}"{2rk
            3.1 蛛网膜颗粒的构成与分布中国论文网 [+v/Q;x(T
            早在1705 年,Pacchioni 就描述蛛网膜颗粒为蛛网膜细胞伸入突入到硬膜静脉窦内形成的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前者非常细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而蛛网膜颗粒是肉眼可观察到的复杂结构。显微镜下蛛网膜颗粒由各种不同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其成分包括大量成纤维细胞、散在的蛛网膜巢、不规则小血管网以及细小的内皮细胞间隙。
    (A?7H R"~W0        解剖学研究发现, 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依以下顺序分布: 上矢状窦、横窦、海绵窦、岩上窦和直窦。而通过头部CT和MR I检查发现蛛网膜颗粒大多位于横窦, 这是因为上矢状窦近段的蛛网膜颗粒多位于外侧陷窝而不易被发现所致。本组患者横窦(14/18)病例与文献报道相符。
    v*b0G4N#ri0        3.2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特点发表论文代理 中国论文网@G OM%f$}A(f i;A)P2T
            颅骨X线片大蛛网膜颗粒压迹呈边缘锐利的低密度区,累及颅骨内板和板障,少数累及外板,形成骨质缺损。局部头皮软组织正常。中国论文网9O ]n HPo7HeM
            大蛛网膜颗粒压迹CT平扫颅骨内板、板障部类圆形或蜂窝状骨质类破坏区,边界清楚,边缘无硬化带。从颅骨内板伸入板障,部分累及外板。密度一般低于脑实质密度。CT增强后延迟扫描能显示蛛网膜颗粒,表现为造影剂充盈静脉窦,突入窦内的蛛网膜颗粒与周围高密度造影剂形成局限性充盈缺损。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