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丽先教授运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经验
2011年5月24日 10:17 作者:郭燕【摘要】 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入手,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盛丽先教授运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经验。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阴虚内热;养阴清肺汤;经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治疗后全身症状好转,咳嗽成为主要或唯一症状,时间大于4周,则称为慢性咳嗽[1]。临床多见阴虚内热表现,吾师盛丽先教授以养阴清肺汤治疗,效果颇佳。现述导师心得于下。
1痰火灼肺、阴伤失濡是病机关键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期病程可持续1~3周,以持续高热、刺激性咳嗽或咳嗽痰稠为主要症状,或伴咽痛、胸闷、胸痛等[2]。中医辨证属木火刑金或痰热壅肺之内伤咳嗽。小儿肺常不足,肝常有余。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风寒、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日久外邪入里化热,引动肝火,木火刑金而作痉咳少痰[3];或邪热灼津,炼液成痰,痰热互结,壅滞肺气,而致咳嗽痰稠。经西医抗感染或中医宣肺清热化痰等治疗后,外邪渐退,痰热渐清,而肺津日渐耗损,致肺阴不足。阴虚可生内热,内热又伤肺阴,如此循环,肺阴难复,肺失滋润,咽失濡养,而干咳迁延,月余不已。此时由急性期的实热咳嗽逐渐转化致慢性期的虚热咳嗽。临床表现为干咳或清嗓声,多无痰或痰少而黏,或有咽喉不舒感。舌红或如常,舌苔薄净或花剥,脉细弦或无明显异常。部分内热体质患儿有唇红、便干、扁桃体红肿等症状。据以上分析,导师认为此期中医辨证当属阴虚内热。
2滋源益肺兼清以润为治疗原则
患儿咳嗽日久,肺津不足,肺阴亏损,单一沙参麦冬汤药力不支,故导师选用养阴清肺汤,从脾肾增液以润肺,兼清内热,力专效宏。
养阴清肺汤源自《重楼玉钥》,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甘草、牡丹皮、浙贝母、薄荷,本治肺肾阴虚,兼有内热之白喉[4]。吾师取其滋阴凉润之功,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阴虚内热咳嗽。方中寓增液汤润肺滋肾,使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含芍药甘草汤滋养脾阴,经脾散津,上归于肺,洒呈于咽,又可缓急解痉,减轻干咳[5];配以浙贝母、牡丹皮、薄荷清透内热。脾肾得养,内热得清,则肺阴化生有源,充沛不失,肺咽得濡,而诸症自愈。全方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恰合病机,故用之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