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解读加涅教学理论,设计教学中的驱动任务——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4年12月16日 14:59 作者:诸葛柳泉
    解读加涅教学理论,设计教学中的驱动任务——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DGZ(G B+~@N2ygV S0
    诸葛柳泉

    8d{[F6Dz8c0
    【摘 要】在解读加涅教学理解的基础上,笔者是这样设计“驱动性任务” : 要有明确的目标、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符合学生特点、渗透方法……设计合理“驱动性任务”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武器。
    中国论文网"W0n$ckgA
    【关键词】设计 驱动性任务 探究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XH3q&G$N3Q.L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华亭校区)
    中国论文网7sg8MZB+X k'Q
    背景 : 以下几组镜头,是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课堂交流
    中国论文网"B%f-AHp h![Q*u
    [ 现象一 ]执教四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时,吴老师通过一系
    列的任务 : 演示沙子和水占据空间(占据跟空间两个词的意义)→把报纸放在杯中,盖在水里,会有什么发现(第一次
    没有全部做对,于是老师要求再做一次)→在瓶子中吃气球→注射器的推拉和注射器中注入水后推拉发现了什么等一系
    列的活动,最后学生还是一片茫然,不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没有。这么多的任务和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他们一年级所
    学的猴子下山,看到什么都想要,最后两手空空。

    -y!v%{7Yi!p0
    [ 现象二 ]在09年温州市级优质课评比中,王苏娟老师执教三年级
    下册《磁铁的两极》 ,设计了这么一系列的任务 : 猜测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用实验证明猜测→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思
    维拓展磁铁各部位磁力大小的分布→把两个磁极相互接近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是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中她省去了
    后面的标识环节,任务虽然减少了一个,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缺少,反而学生的体验和体验后的表述有了充足
    的时间,让孩子们在亲自的体验中、在倾听彼此的汇报中形成“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 磁极间
    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一科学概念。“任务驱动”概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
    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加涅教学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分为外部事件
    和内部事件,应根据不同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就是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个体如何学习知识。加涅提出
    的教学设计原理可概括为一句话 : 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设计不同的学习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者的外部条件。
    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根据这种观点他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活动划
    分为九个阶段,相应地演绎出了九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鉴于上面所述, 本文试从实践者的角度, 根据我国的《科
    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儿童学
    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而任务的设计又是以学生
    的认知心理为依据的,加涅的教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以加涅理论基础上解读如何在教学中设计“驱动
    性任务”?
    中国论文网I8vfX(t9p W
    一、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驱动性任务”加涅的教学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习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和结果。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学习可被分为语言信息学习、智商智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传统的讲授法多着
    眼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忽略了学生“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我
    们在设计驱动性任务的过程中就应该紧紧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为中心,要求教
    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
    “任务” ,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中国论文网;L%IdRpXg7z@]F
    二、以教学情境为依托,设计“驱动性任务”
    加涅把学习活动的要素分为学习者、刺激情境者、从学习者的记忆中重新恢复的内容、反应。在这四个要素中刺激
    情境者无疑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者。对刺激情境的教学者的任务加涅进一步指出 : “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习,需要安排外
    部情境, 以支持、 推动和维持组成每一学习活动的内部加工” 。由此可知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个准则。

    g6v$Lk?0V5kg5TJ0
    三、以学生特点为中心,设计“驱动性任务”

    G!LYSb G0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 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加涅强调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类 : 一是内部条件,包括对目
    前的学习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 二是外部条件,它是独立于学生之外存在的。学习的内部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
    识技能不同,外部条件也应作相应的改变。

    @.H!knN A0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
    “任务”的大小、 知识点的含量、 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
    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 “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 ; 前
    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时比较理想的,最好能层层递进。
    中国论文网P-O)[7`t1BhHo
    四、以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依据,设计“驱动性任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
    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
    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起点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
    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如磁铁的两极中,让学生大胆画出自己的猜测,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V0H#C6m~1k0
    五、以挑战性任务为动力,设计“驱动性任务”以“任务驱动”作为科学探究的切入点,将再现式教学
    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
    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时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
    知识、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较全面的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真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

    1JhX9yNI C%@'c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温州市小学科学研修班龙湾小组上课活动教研员施老师评课中的一句话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