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理工论文
  • 秋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1年1月06日 10:44 作者:王根发 欧阳凤仔
    摘要阐述了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特征特性,从整地与轮作、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文学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j O:a!vi] ~.b
      关键词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n,t|NDH:~0  
    S`TEm!lu u0  赣豆6号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传统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优良秋大豆新品种,它是以瑞金小黄豆系选82N10作母本,后代育种材料84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自 2006年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现已在江西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广泛种植推广,深受广大豆农的喜爱。现将赣豆6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中国论文网 YK3b$Dq"v#?-Ikv.Y/~O
      文学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 WfX0Xk6NA
      1特征特性中国论文网] ?LqLBf8_
      中国论文网| ^;s[oY0H.w
      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赣中南地区为96~98d,赣北为102d左右,株高73cm,株型收敛,直立,不倒伏,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主茎节数 11.8个,分枝2.6个,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毛,单株结荚20~25个,单株粒数36~41粒,单株粒重10.66g,百粒重22.65g,种皮黄色,微有光泽,脐褐色,籽粒大小均匀,完全粒率高,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作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为42.4%,脂肪含量为 18.99%。该品种耐肥抗旱,抗病虫较强,适应性广[1]。
    -l n DSN0  中国论文网t HMJ:av-T
      2栽培技术
    (a+f Ia'h%f c0  
    ~k@#D-a EP p0  2.1整地与轮作中国论文网5E;pa)Ri$a3d
      精细耕翻整地是搞好窄行密植的关键措施。种大豆耕翻与否,要根据前茬作物和轮作体系而定。小麦、玉米杂粮茬种大豆必须进行伏翻或秋翻、深松、旋耕,耙平耢细。翻耕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劳能力,吉安市农科所多年试验证明,翻耕整地种植比板茬种植增产15%以上。根据赣豆6号生长特性,赣豆6号的种植方式以开沟条播为好,以利于个体空间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光照[2]。大豆忌连作,赣豆6号欲获高产,种植田块还需进行水旱轮作。
    {'W3x|.h.\+S"y0  中国论文网K?8w f'x9~{
      2.2种子处理
    g#Gau7\8D3E0  一是根瘤菌拌种。用根瘤菌剂3.75kg/hm2,加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阴干后24h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每 1kg种子用钼酸铵500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三是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中国论文网 q s gZ [Ae$|
      中国论文网I*rfc\C
      2.3适时播种
    cYS-cov0  赣豆6号播种期必须在7月底之前,据多年种植秋大豆经验,赣豆6号7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时期,不仅产量高,且成熟早,播种量90~105kg/hm2 [3]。早稻收割后播种秋大豆气温高,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注重土壤墒情是技术关键。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3cm×10cm,单株留苗。中国论文网!Cq`3~X
    2.4田间管理文学论文发表
    2V,OA H&vt)Q0  足墒播种后3~6d即可出苗,当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根据“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的原则,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中国论文网K?;})I6P Bc
      中国论文网(u*t;w9a m/~c
      2.5肥水管理
    ek7q^#c[)Lz)X0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硼、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根据赣豆6号生育期短、苗期温度高、前期生长快等特点,应采取“前促、中保、后稳”的原则进行施肥。一般施钙镁磷肥375kg/hm2、三元复合肥120kg /hm2作底肥,使苗架早发;中耕时结合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证大豆结荚、鼓粒期营养的需要;结荚期喷施尿素6kg /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00kg,喷1~2次,有利保花保荚[4],防止植株早衰,达到高产。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 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0~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m"Q`~jf0  中国论文网P2hFm)N
      2.6病虫草害防治
    D$y,G f8u%\ c*e$`E0  在大豆生育期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危害时期,选用适宜的农药防治,出苗后可用敌杀死防地老虎,还应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蚜虫、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以及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斜纹叶蛾,同时还要注意对病毒病及锈病的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很多,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尽量控制用药量,播种前或出苗前应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文学论文发表
    R&x5PWAQ(ex+Z^0  中国论文网y5ie4YlP
      2.7及时收获中国论文网J4kcNt}Q
      当植株茎杆变为浅棕色,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摇动植株荚内豆粒发出“哗哗”响声,即可收获。文学论文发表
    aR `+fkeqJ0  中国论文网\5[&jY.U ^I
      3参考文献
    %Cj*t#~;{N2n:z)z#Z0  
    P%tdzs4cGW0  [1] 吴页宝,欧阳风仔,欧阳享泱,等.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4):42-43.
    ,@P$O H]0  [2] 朱占林.有机食品大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64,66.
    $@9y|!Kixz0  [3] 周晓波,李成明.玉米育苗移栽套种大豆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9(3):6-7.
    G5`!eIWh;p5g)lU0  [4] 岳本奇,李琳英,王伟,等.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2005(5):20-23.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