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例谈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2021年8月11日 08:59 作者:郑毅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重庆 401121)
    摘 要:名著阅读在中考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分值,学生需要海量阅读,并对文章足够熟悉,才能应对中考。但是,学生课业重,时间紧,很难在段时间熟练掌握大量阅读信息。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快速理清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艺术特色等。
    关键词:思维导图;名著
    随着中考对经典名著阅读要求的提高,分值逐年增大,各地各级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了。人物关系复杂、历史久远的名著如《水浒传》、 《红星照耀中国》等,更是读了前面忘记后面,张冠李戴不是少数。于是,我们想到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名著。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它是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式。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呢?
    1 思维导图步骤:简单概括为四个字:点、线、面、体点:中心明确,集中发散。确定本次思维导图的主题,这是画思维导图的切入点。画中心主题,最简单的就是把主题文字写在中央之后外面画一个圈圈住,也可以把主题简单的写在一个与内容相关的图案中。
    线:思路清晰,逐层展开。从主题延伸出来的几条大的分支,形成主干。就是我们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绘制这个图,心中要确定一个大的分类框架,主干的线条要画粗一些。在大的框架下,要思索细分,于是每一条主干又有一些小的分支,这样一层一层分下去,形成一张线性或者网络形图。
    面:归类分组,充分全面。把要表达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分类概括,关键词写到主干与各级分支上。关键词概括要准确,字数不宜太多,但又要求对重点内容全面概括。
    体:配图填色,立体可观。对画出的思维导图进行美化,使之看上去更立体美观,激发兴趣。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笔进行填色处理,醒目但不凌乱。
    2 思维导图常见类型举例
    2.1 梳理情节图
    对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名著,可以首先考虑画情节图,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对全书情节的梳理,是利用形象记忆情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2 人物分析图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因此在情节结构梳理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感受文学形象,就更提高了一步。 人物分析图包括单个人物分析图、人物关系图、人物对比分析图等。
    2.3 感悟收获图
    文学名著是前人思想的精髓,它闪烁着智慧的光辉。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形态,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真善美的认知,塑造自己的人格。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悟收获图”来总结自己阅读的所思所得,其内容灵活多样:字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的总结,精彩句段的赏析,与文本交流中的情感碰撞,灵魂触动的反思,审视他人经历,汲取超越自我的力量。包含文学积累图 、有益启示图等
    2.4 深入探究图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以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笔者提供了两个方向(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供学生分析探索。 包含艺术特色图、思想内涵图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兴趣,不再是单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认真的思考。不但在名著阅读领域,也拓展到语文知识复习,甚至各个学科的学习。相信在未来的探索中,会有更大收获。
    参考文献:
    [1] 董淑华 . 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通讯 ),2021(3):69-70.
    [2] 刘玉芬 . 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应用内容、路径与方法的分析 [J].
    基础教育研究,2018(5):55-57.

    /T Ob@ W/D8j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