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思密达和羟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以思密达治疗40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为对照组,观察口服思密达联合羟氨苄青霉素治疗该病46例的疗效。结果:思密达加羟氨苄青霉素观察组在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过程中,症状、体征好转及消失天数与单用思密达对照组的疗效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4%和95.6%,而对照组分别为52.5%和72.0%,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思密达、羟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论文网_+lOQ4v"W F0g期刊发表论文 m[WDm"kr!|0【关键词】 思密达;羟氨苄青霉素;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
"vKY9Ic GJ@%lU0G5n*h/LV0SFA0 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寻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更有效、更方便合理的用药途径,我院门诊于2003-2006年采用联合口服思密达和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论文网vI-}[(E;X"q6@)vJ
hBs/~$WBbz)L0 1 对象与方法
9F0]A)} Ym4K?0RZ(z$`*n2PX0 1.1对象
,_L
Q7T-~y!v0/L%D;c/sJM7\ L0 入选病例共86例,均具备以下条件:(1)病史≤14天 ,以发热和腹泻为主要表现。(2)每日腹泻次数>3次,性状主要为粘液稀便或脓血便。(3)大便常规化验呈炎症性改变,WBC>3个 /Hp,RBC 0~3个/Hp。全部病例分型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的《儿科学》的相关标准。将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用思密达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2.4岁;观察组思密达加羟氨苄青霉素46例,男24 例,女22例,平均年龄2.3岁。以上两组70%以上均有饮食不当或不洁饮食病史。两组在病程、病种、病情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6]p.cD)orowe0中国论文网A1_M'Nr/J 1.2方法凡入选病例均详细填写观察记录表,如体温、腹泻次数、大便性状改变及不良反应。中毒性菌痢不列入观察对象。有脱水较重和电解质紊乱者临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用药途径、剂量与方法见表1。表1 口服药物剂量与方法(略)
中国论文网 f+k(QVS期刊发表论文 +Tak&}P6kd;tB?0 1.3 判断标准按全国第二次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1)显效:服药24~48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天,或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服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天,大便性状好转,水分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服药后72小时大便次数和性状仍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中国论文网5x
E+O,sKA%lW@[中国论文网,tH1u
[.A,B5E]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ZI$w`4p3];W
kd.f
J)Z0中国论文网8i9imnq3}:C 2 结果
'cw8oJ!S$c@_x0e,o4u!es,\0 观察组止泻、症状、体征好转和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退热天数两组比较,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小儿急性腹泻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天数 (略)
6L's
Y2Iag$]+q03 讨论
4v`PJZ(_ {r4~)C"T0])[#e;|@a0 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病之一。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国家,病毒性肠炎占急性腹泻病50%~80%,其中主要为轮状病毒肠炎,而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以细菌性为主,约占70%[2]。我国自引进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的思密达以来,开辟了腹泻治疗的新途径,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共识。其作用为增强黏膜屏障、保护消化道黏膜,以防止病毒、细菌及毒素对消化道的侵害;能固定病原体及其毒素而产生特殊的抗感染作用;帮助恢复、再生消化道上皮组织,故可用于治疗侵袭性细菌腹泻;消化道局部止血作用,可用于脓血便的治疗[3]。国内外关于思密达治疗腹泻报道甚多, 疗效不尽相同,差距较大。本组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对照组)40例,显效率52.5%、有效率72.0%,均低于国内外80.0%~90.3%[2]报道。对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多数学者认为合用抗生素依然是必要的。本组观察了思密达加服羟氨苄青霉素疗效(观察组),显效率80.4%、总有效率95.6% 与对照组52.5%和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泻、症状、体征好转及消失天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们认为联合用药的原则:尽可能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盲目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紊乱,甚至二重感染,使已减少的生理正常细菌进一步被杀灭,失调状态更加恶化,甚至造成耐药菌株大量增加的危险[4]。联合用药指征:(1)病史≤14天,以发热、腹泻为主要表现;(2)日泻次数>3次,性状为粘液便或脓血便;(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1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75%~80%以上者;(4)便常规白细胞>3个/Hp;(5)尽可能经便培养查明病原菌;(6)重症急性感染性腹泻者,可考虑静脉途经使用抗生素。
期刊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4[ ttylw1D.W!g2Q中国论文网P
NmpaG9w1d4E3f【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Q,H `5O o#P1F.x [1] 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J].临床儿科杂志,2000,10(4):239-242.
中国论文网} P"` XO,m`g
i中国论文网"ua1i'A5W9j$sWL [2] 张宝元.轮状病毒肠炎与思密达[J].临床儿科杂志,2002,10(4):244-245.
+N#}7L9fMa;`!MY0中国论文网d%P8?5WbFjbb [3] Leler W. A new suspension from of smectit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diarrhea: a randomiged comparative study[J]. Pharmatherapcutiea, 2004,5(2):256-258.
中国论文网h7J
aL;g"X `,Q期刊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 fp.?It9C,j5P [4] Noid GE. Antimicrobial induced alterations of human oropharyngeal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J]. Scand J Intect Dis,2005,49(Suppl):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