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2016年8月11日 08:59 作者:黄金国如何做好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份诚意,人和人相爱:靠的是一颗真心。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和他人相处,这是融洽人际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再现。
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这个大千世里处方式方法各自不同,在交往中:有的人为人厚道;有的人为人直爽;有的人为人大方;有的人为人小气;有的人为人阴险;有的人为人奸诈;有的人待人苛刻;有的人就很宽容;有的人与人为善,待人友好; 有些人小肚鸡肠,吹毛求疵,总觉得别人是.......
人的一生只是弹指一挥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能有多少年? 不就是几十年,所以,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在这样一个短暂的相处日子里,我们应该珍惜,我们多看看别人的好处,对别人要宽容一点,善意理解一点,要求少一点,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开心 的呢 人和人相处,都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要时刻想到,这个 世界上离了自己照常运行,谁离了我都能活;反过来,自己离了别人就难以生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内容,面对的是我所有的朋友,与他们相处,我很开心。所以我们要想快乐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应该与人和睦相处,多一点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怀。家庭是这样,邻里是这样,企业同样也是这样。
总之,人们的处世哲学不一,所形成的处人方式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通过时间验证我觉得,与人相处,“豁达”很重要,它意味着风度,胸怀和气质。是学问和才能的象征,也是知识渊博的体现,遇事存一分豁达,可以使人彼此认同和理解,也会使人自责和忏悔,豁达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对来自无意间的伤害它是宽厚,对窃窃私语给予鄙视,对敌意的攻击他是忍让,对相左的意他是理解。豁达从来 , 就是这样一尊善意的包容。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是先做人后做事:
为什么古人说要想做事,一定要先学会做人呢?这一问题。迄今为止,各人均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但却没有系统化。
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清楚,是无论如何也当不好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
做人,首先指的是做好自己,即修身之意。
曾子《大学》中含有三纲八目,其中第5目是“修身”。身之不修,岂能做事?家尚不可齐之,岂可外出接于他人,而达治国、平天下之境乎?
那么,如何修身呢?
曾子大《大学》中提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共四目。如果能做到此四者,则可称之为“内圣”。内圣者,可称之为心里富有,而不仅仅是财货有余。
仅仅财货有余,是件很令人痛苦的事情。
静思必可得之!君不见很多“富人”感叹,穷得就剩下钱了。呵呵,古今中外,同此一理。
格物、致知二者,实乃为人立世之本“能”也。婴儿生下来会吃母奶,这是天生的,所以孩子们都是天才。作为成年人,假如你是木匠,却不知如何选木材、如何打线、如何开锯、如何下斧,那木匠这碗饭,您就别吃了。所以说格物致知,是人立世之本“能”也。而格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她去体物,即让其实际经历、实践。
所以,修身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格物,以求致知之效。格物有很多方法,以体物来得最为真切、厚实。但体物的成本有点高。
诚意、正心二目,海民将著博文其大意为“意不诚心不正者,做人有误,不可以接人,更不可成事长。
所以曾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汉朝董仲舒在与汉武帝的策论中共有四要,即法天、正始、教化、更化。其中“正始”即是指作为君王首先要搞好自己的修身问题。唐太宗李世民因得良臣魏征直言劝谏,也深知“正始”之妙。
身之不修,人没做好,岂能成事。格一物,得一技。得一技,若安于此一技,日学益之,则可保终生无忧,甚善。然人皆有贪欲,常人时常不安己之所有,而贪人之所有。贪生妄念,偶有小成,便忘乎所以,肆意妄为,岂有不衰败者乎?究其中缘由,未修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