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浅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在优势

    2014年4月11日 10:05 作者:王海珍
    浅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在优势中国论文网5P+\aN$zf b7s8Z"G
    王海珍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中国论文网Z0W#|~"G*f8M*h!p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作为21世纪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教学中究竟具有哪些潜力和优势,这已成为教育工作
    h C'~ e:ZaGh0者必须面对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7x4T%sq0DO0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媒体;教师;优势中国论文网"m-fxp/~.e
    为了正确认识和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在优势,可比较中国论文网r^W)wX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例如电视、录像及印刷教材等)及教
    p }f/l X?"g0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RXc5M-i.E0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中国论文网&B;M4dUL} V%Yf
    (一)传统教学媒体具有的特点
    +e)gE|%`y$Q0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印刷媒体是最常用的,这类媒体具有自
    n)q t'U4N|6a| rJ0身的功能和特色:信息呈现的速度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者可以根中国论文网$^$n,s+{|h,L
    据自己需要的速度或节奏来控制文字材料的呈现,也可以根据自中国论文网s?:~ h:O:c o&H
    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复习学习过的内容。正因为传统教学媒
    ~ODkRO0体对环境的依赖性较低,人类获取信息常用这类媒体。但这类媒中国论文网/z9nM hy
    体所展示的图像是静态的,不能对学习者听觉形成刺激,缺乏趣
    @$c1Q)~Cb*j0味性。中国论文网&~:};ix*@2Ej%kth4Gy
    电视和录像等媒体具有运动的画面,声画并茂,图像鲜明生
    "X3^}*o!IjY'Q&\[0动,可以更真实、立体地感受事物的特征,生动活泼的画面能引
    Z i!n/d9YI0起学习者的注意,有利于学习和记忆。但传播的信息是单向的,
    Y6G o#O*_i'p`L0学生不能及时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中国论文网Sxf6uN/wJ+]
    少交流反馈。中国论文网^\zg7d4B,m{*zY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O r&]Z:~.{01.自动化和高速度的信息处理方式中国论文网Qw5Q1RV
    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性,教师和学生可以更方便地收集、
    ` F'lP:s4F c"I0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应用信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中国论文网1R rlk Z8E
    师和学生可以减少简单、机械的信息加工活动,而集中精力进行中国论文网a_1UDy@!g
    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国论文网.Q0w+m,Zulp
    2.多媒体化和非线性的信息表征方式
    f/E] }$Q8`#FL0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各种各样的教中国论文网i p]p"y6@f,i pL
    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经验范围,促进对知识
    ^-rL ]V kY0的理解和记忆。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突破了纸张印刷品严格的序中国论文网W6z xp I
    列形式以及电视、录像的线性呈现方式,学习者可以随机进行访
    [/E ftLM0问,并且能够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中国论文网 EeWE!s!w \
    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2dx;BX%e%u03.动态和交互的信息呈现方式中国论文网1n1k|W$t5]s&]
    动态交互性是信息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学习者可以主动选择
    k]k&Eom(d/c C^:t3R0和控制信息,能针对学习者的操作提供快速、动态的反馈和响应。
    s1B t2Hk4W)[0由于学习者和计算机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信息,可以利用交
    aF9d{4eb0互性的指导型、练习型等 CAI 软件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学习者可
    q._N%O-S(i?;V0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决问题,可以借助于交谈式的沟通来帮助中国论文网2JL4xL t vU
    学生学习、思考,进行有系统的查询或统计,以达到增进知识及中国论文网I!K3`iA6u%ET9J h3^
    解决问题的目的。
    :q;}w6F6o)dT/I04.灵活和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方式中国论文网*~5v1v6j6GO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非面对面的信息中国论文网1f.yIn?j7_
    交流,尽管他们处于网络的不同端点,不碰面,但教师通过网络中国论文网f'nvn7M
    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向教师咨询问题。学生可以在任
    T`;\b.H,XM n0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tc~.E-I,d {*]4x0利用网络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中国论文网 c(I,QVI
    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
    $zD$t[-a/w*U,^C"?.|n0用;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
    :U7d&k7M w'J0识;可以对外交流,有了互联网,学生可以彻底克服与人交流的中国论文网+V0]~o&o&u&g9z5au8M
    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U-s ~(|%Radr O0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
    !?|}7Cr^D z#b0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kQmZ3_6@@ aA0与其他媒体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着
    "t,[/X f-fB0它在教学中的应用,那就是它的价格较高,使用时需要投入较多中国论文网Z#J'J9B!Jg1T9K
    的经费、时间和人力资源,再就是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要用好
    HH!wVQE0信息技术,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对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E/u/B"H0W0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比较
    I"@ Kt(_9?0(一)教师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s1X6f!x2[kB&i0不管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
    E/lMUQ8K ].D%?f/w0在教学中的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教师要仔细研读课中国论文网'R?9heK v
    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研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中国论文网,l F*n vk-ke
    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进行分析,为教中国论文网A6L8l;`o(E
    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学依据。中国论文网'F}a1bkB*^
    虽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其不足之处也不
    1ZMg cx!Ni0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对个别学生辅
    "`t^G"bP'jg0导的时间不够充分,不能有效地评定和追踪学生的成绩。中国论文网 q~)q KyZG
    (二)与教师相比,信息技术的优势中国论文网][7?W0? l{q
    信息技术应广泛地渗透在所有课程之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国论文网7oMXpw4Z#U7[]2](JH
    工具和教学工具,引起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引起课程内
    +Wq#tKL]gM ~0容以及呈现方式的变化,引起课程资源的改变等。信息技术与学
    fu3G3A [9I|0科教学的整合,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在数字化情境中中国论文网$|,zSW/G;d.\;p
    进行发现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中国论文网:F k E$~%m
    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习者掌握利用信息
    UN:d.}Z @8C#S-C0技术进行帮助学习,获得有效信息的技能,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
    FooG*W8_~/R0教育向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学生中国论文网x:v9uxd
    注重科学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及交流与合作学习方面发挥积极中国论文网 |(kuks~(v4@
    作用。这些都充分地显示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在优势。
    [ZN|kCG0教师和信息技术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其独特的中国论文网XV.t!?-\~.FcC.X
    优势,两者应互相补充,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信息中国论文网1\*h~{ lO
    技术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或帮助教师完成通常条件下难以完中国论文网fVm i;tp%_ y0Xp
    成的工作,使两者在教学中的优势变得更加有效。
    Su5BF7V \$[9^vr0参考文献:
    zm9y {7B_ x P0[1]师书恩.信息技术教学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i${I-rQ^M"v'w02004.
    Y!J,Y}-g"~9@1q5r0[2]陈复兴.发掘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J].中小学信息中国论文网 GZ6A~JD3k
    技术教育.2010,(1).中国论文网,j Y Xh+v5a8LV
    [3]崔光佐,李树芳等.移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中国论文网ye%uyy
    向.http://www.hebiat.edu.cn/jjzx/met/iournal/articledigest12/中国论文网qC,s-Jow`n0A
    meeting-8.htm
    )h|D@C"{0作者简介:
    1w? F @e0王海珍,1976年7月出生,湖南桃江人,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Lvd7NF0课程教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