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共性论研究综述
2014年8月19日 09:37 作者:张春艳语言共性论研究综述[1]
张春艳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语言共性论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研究历史、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的角度,对近几十年来国内语言共性论的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语言共性研究的现状,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语言共性; 研究历史; 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
近年来语言共性论研究越来越受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尽管迄今为止不同语言学流派对于语言共性论褒贬不一,但是基于众多语言学家对世界上大量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是存在着共性的,而且这种共性是非常显著的。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共性,对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人类语言,从而找到恰当的方法去习得不同的语言,以及用于不同语言间的互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对国内外近几十年来语言共性论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以便对国内语言共性论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推动这一研究的继续深入地开展,使中国的语言学界能够对这一令世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1.语言共性论研究历史
丁信善(1989:27-33)曾对语言共性研究的历史做过详细的论述:早在13世纪,语言学家基尔沃德比(Robert Kilwardby)就认为语言学应努力发现一般语言的本质。大约在1630年,德国哲学家阿尔斯特德(Alsted)首次使用了一般语法(general grammar)一词,用以区别具体语法(specific grammar)。到了19世纪,许多语言学家纷纷致力于对语言形态分类,建立它们之间的谱系关系。最早提出这种分类的是施莱格尔,他把语言分为三种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二十世纪前半叶的语言共性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形态方面的对比,而是把视野扩展到了语音平面的研究。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共性的研究在国外,特别在美国受到空前的重视。其代表人物有格林伯格、乔姆斯基、科姆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