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肠套叠98例
2011年5月24日 10:31 作者:何时鸣,易运连,高卫华,潘永斌,白剑,梁【摘要】 目的提高对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的病例选择、操作要点及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疗效等临床价值的认识。方法婴幼儿肠套叠98例,先予补液及镇静解痉等处理,然后在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成功者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并予以口服活性炭评估治疗效果。结果B超指导下中药灌肠成功率为97.9 %,患儿复位后均在8 h内可排出黑色炭剂,无肠坏死等并发症。结论B超指导下顺腑汤中药灌肠治疗,不但可利用水液汤剂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亦可通过肠管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促进患儿复位后肠功能恢复,且可避免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所致射线伤害,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婴幼儿肠套叠;中药灌肠;B超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属的肠段脱套入临近远端肠管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年龄多为2岁以下,临床上以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为特征。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B超探导下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肠套叠,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最小3月,最大5岁,平均(1.8±0.3)岁。
1.2发病时间
计算),多数患儿在起病后24 h内就诊,4例在24~36 h内就诊,2例就诊时间超过48 h,平均病程(24±6) h。
最早就诊时间为起病后4 h(以出现阵发性哭闹时开始1.3临床表现
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哭闹或烦躁不安,98例患儿中有60例出现呕吐,占全部病例的61.2 %,有74例患儿在病程中出现果酱样大便,占全部病例数的75.5 %,有83例患儿在腹部触诊时扪及腊肠样包块,占全部病例的84.7 %。
1.4 B超检查
全部患儿在就诊后立即行B超检查,均提示“同心圆征”“靶环征”或纵切面见到“假肾征”“套管征”或“类粪样”包块。
2 方法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