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期刊仍有很大市场——访牛津大学出版社全球学术出版部出版总监曼迪·希尔
2013年1月25日 14:30 作者:lunwenchina近年来,中国学术出版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出版社的学术使命,如何在数字化潮流下推进学术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等问题引起广泛讨论。近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记者就如何平衡学术出版的商业性与学术性、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术发展及学术出版业未来走向等问题采访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全球学术出版部出版总监曼迪·希尔(Mandy Hill)。
学术专业性是商业竞争力的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出版既是商业行为,又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思想传播的重任,如何平衡出版社的商业性与学术性?
曼迪·希尔:事实上,学术出版社很难赢利,而牛津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很成功。我们每年有上千万英镑的收入,能够有力地支持优秀的学者及其学术研究。要平衡出版社的商业性与学术性,首先,我认为,专业性是竞争力的保证。以学术期刊的出版为例,编辑必须是专业的学术人员,这样才能够把握学术圈的动向,了解学术市场的需求。其次,不是每一本著作和期刊都能够赢利,真正的学术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以《牛津英语大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为例,它平均每年让牛津大学出版社亏损约200万英镑,但我们仍然会继续出版它。最后,大规模综合性出版有助于出版社赢利,因为它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出版工作的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专著和通俗读物涉及学术出版的平衡问题,您觉得学术通俗读物是否也有其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