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及启导技巧
2013年12月18日 16:38 作者:王立新
浅析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及启导技巧
王立新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3)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因此,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显得比其他任何学科教师更为重要。本文着重浅析了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及启导技巧。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启导技巧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一)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是否学生活动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二)重提问而轻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三)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
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有的只注重问,不注重讲,简单认为提问的多就是启发式教学。表面看,提问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四)先点名再提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尤其是在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当中,常常会先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一方面,被点名的学生不知所措,而其他的同学同时不会对问题加以思考,而仅仅充当了一个听众的角色而缺乏了对以往知识的自主性的回忆。
二、课堂提问的启导技巧
(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人”,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的要求、确定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应事先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予引导评价。对学生出现东拉西、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应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引出“圆”的定义时,有教师作了如下启导: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
师:是三角形、四边形行吗?——生:不行,无法滚动。
师:这种形状(画椭圆)行吗?——生:不行,会忽高忽低。
师:怎样的图形才不会忽高忽低呢?——生:轮上的点到轴心等距。
到此,自然引出了“圆”的定义。
(二)由此及彼、联系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