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2016年1月25日 09:58 作者:刘文琴

    中国论文网 j2P0t;qu koAd
    中国论文网y.m'a3pm)f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中国论文网wA _-?Uq(AnL

    刘文琴

    FUev{oP0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第二小学 内蒙古 025350)

    #Ajo Xf:p_(E0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改变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任务的引导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需要教师下大力气进行研究、实践,笔者在多年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在分析、总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到一定的方法,以提高识字教育的质量,从而提升语文教育的效果。

    bmX@] _FPH&ww0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LmM{*Y%B|b0

    一、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内涵和意义中国论文网.J`&X#AX-SB

    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本身是一部文化史,每个汉字都是有独特生命的个体。汉字是我们的先民经过长期探索创制出来的,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要识字,都要了解汉字的来源和发展,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要为我们祖先的智慧而骄傲,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St6iB/m0

    1、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三位一体,汉字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承载着诸多信息,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有西方学者曾说,汉字是有声语言的书面表达。

    6lA:FY8Wq8o7N0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的唯一代表。”汉字的产生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之上,以形表意,这样,汉字的意义就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论经历多久时间,汉字的意义都不会消失。然而,汉字并非汉语的附属品,它本身的含义和哲理值得探究,无论在词性识别、词汇扩展、空间储存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文字不可超越的优势。

    pJ+N8ab_;t.C(n0

    古老的文字承载了古老的文化,这是汉字最独特的性质,它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记录着。中国论文网R;B~x U5SU#__

    2、汉字具有认知性,它独特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语言的工具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同语言一样,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工具,是为了认知而存在的工具,因此,在本质上来说,汉字的属性是认知性。中国论文网~ u0D]2c)u d/Pu

    劳动产生了语言,为了适应民族的时间产生了汉字,汉字的产生必然与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认知的实践过程中,汉字应运而生,同时也帮助人类反映世界、认识世界。再说得详细些,汉字的形成过程正是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例如“日”、“月”,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形体上认识事物的形态;“江”、“河”,我们能从它们的偏旁中看出它们与水的联系,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汉字中体现出的某种认知必然的体现着某种观念,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汉字。

    an0\4H(e;A2m0

    3、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与其他文字向区别的特质。汉字的产生是由汉民族的祖先完成的,汉字的发展也是在汉文化的背景下完成的,汉字不可避免的用华夏人民的语言、思维、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论文网2U8jl9S'JsJ

        汉字的音、形、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积淀了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小小的方块字总能反映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汉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是一种交际工具,同时还具有整个民族被认知的价值。汉字生生不息,它书写历史,承载未来,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汉字就是汉民族的民族魂,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承。 

    X W;?vX3J"V K0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E9r4bn*Sr+O|0

    1、忽视学生主体性,盲目进行教学预设中国论文网U XE#K$ys a

    著名的教学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表示,不能让配合教师的教法,而要让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改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盲目进行教学预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可能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国论文网#HT'j!a_/S&D |W

    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投入越来越多,越来越早,尽管对于早期认字的利弊还存在诸多看法,但小学学生的识字量绝不会零起点,这一事实不容忽视。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很多字已经认识了,教师还在不厌其烦的教,学生的状况打破的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学生也因此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中国论文网tbi T#k3I t h

    2、没有准确把握汉字的文化性质与工具性质

    P'w"`t*W*f!s|4V0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要体现其文化特质和工具性质的统一。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将课堂教给学生,完全放手,而是为学生讲解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N0[J(TKwMe0

    现在小学教师存在这样的问题,把生字单独提取出来,不标拼音、不组词,让学生跟着读熟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方法,有些学生随意的编造汉字故事,使原来的汉字内涵被曲解甚至完全相反,尽管记忆变得简单了,但是,汉字本身的意义却被忽视了;部分教师会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记忆汉字,不顾汉字的字义,把汉字拆开来编成儿歌教给学生,也许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影响了学生会汉字甚至是课文的理解。中国论文网6g8c9Pq tj(B-j/K

    3、随意增加识字量,忽视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国论文网&B8Q1rKIx ~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材中要求以识字为重点,但是,重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认字,更多的是以识字为基础,增强学生对于其他内容或者形式的语文素养的学习。很多教师走入“扩大识字量”的误区,片面追求量的提高,而忽视了质的改变。

    #e G6CW`0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简单机械,脱离课文、远离语境,教育任务的完成变成了最低层面的要求,教师只顾让学生死记硬背,只顾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却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国论文网*l ^H It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善策略中国论文网WCw9ha

    1、因材施教,尊重个性

    4o {?%L6zI(k}0

    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于是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因此,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都应该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中国论文网!|9b [R2b"OV(n Y,v;q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在根据不同群体,或者同一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全面,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沟通的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轮流担任小老师,增强学生的兴趣。

    V1D!`F.@o0

    2、兴趣教学,情境创设

    +fJ ix,R(Z c5~7g%W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主要精神动力,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学会主动探究。中国论文网V Pev.n5}(^`X!vg)@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地走进教学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生字产生了新鲜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前测、教学中问题的发现、教学后评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来源和含义,真正认识到汉字的深厚文化。

    gR8g{4@^6X Z4pY0

    3、拓展资源,提高综合能力中国论文网"K9K7\:[,pQ i W

    小学的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文中,还要扩展到生活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汉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国论文网q\`+y?Eb[

    教师要学会开发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首先是要准确把握教材,运用好教材,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教师要能够拓展生活资源,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帮助学生养成留意、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对生字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增加识字量,也拓展了识字空间。中国论文网3u0i_?#v]axJh^

    汉字的学习不仅仅学习的是一个个汉字,更是流传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学生不仅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继续传承中国的深厚文化,在把握汉字本质,认识汉字规律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准确认知。中国论文网'V!l4I!x5a-M

    参考文献:

    m#Bcp nL/C5k0

    [1] 雷实、张勇夏、雄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 7

    Z1U'D){ L{L|0

    [2] 张宏云.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2013(4)

    .U:j|"H J;g2T0

    [3] 李岱蔚.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2013(1)

    -r@k&a(Rv'J)p)R/C;|d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