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2012年1月31日 15:18 作者:吴晓爱摘要:中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特点,总结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可行路径。
关键词:中学英语 艺术手段 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
中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强化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就中学英语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功用做简单的总结探索。
一、运用艺术手段挖掘创新潜力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用能激发他人思想和感情的形态或景象来表达现实。在教学中借用艺术手段,既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又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引入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利用音乐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灵感。音乐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根据中学生喜爱潮流、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征,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大胆地把音乐引进课堂,引导他们欣赏和学唱英语歌曲,同时鼓励他们把新语汇、新知识溶入到音乐之中,通过给新知识谱曲并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在音乐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语言是表达和探索美境的重要工具,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艺术灵感。
第二,组织对话表演,以真实的情景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课文情节为依据,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真实的对话表演,能在提高教学效能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创新能力。因这些活动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活泼形式,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考能力的发展具有同步性,思考能力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对话表演和课本剧表演,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而十分受学生们的欢迎。
第三,制作英语手抄报、电脑报等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创新能力。中学生都希望用自己的手和大脑把心中的世界描绘出来,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指导他们创作手抄报,设计电脑报,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发挥他们的想象,用充满创意的办法去完成老师布置和任务。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不设条条框框。这样,他们做起来便会充分发挥想象,花样百出地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是学生完成创造性任务的过程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得到培养。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育创新能力
创造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英语课堂教学不应是简单地把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教给学生,让他们仅仅停留在接受和模仿阶段,而是应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和获取新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培育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
首先,巧设语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巧设语境,能够让学生从陈旧的“听-记-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质疑-验证-创新”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词汇教学中。如对quietly,warmly,angrily,slowly这一系列单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图片说话。当学生通过说“I felt very angrily”基本理解了单词的意思和词性。然后如此类推,再结合一些教具和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联想、比较,掌握这一系列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在语法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被动语态的学习,在学习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之后,将学习过去完成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了这两个主动语态句子:1)They have broken the windows .2)They had broken the windows。然后要求学生把第一句改为被动语态,接着要求学生把第二句改为被动语态。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先启发学生去找这两个主动语态句子中的相同点:第一句是have+done;第二句是had+done。当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再接着启发学生由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规律,让他们大胆地推测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可能是什么。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对比、分析,马上发现了规律并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从接受新知识到初步学会和掌握完全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思维环境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也大有益处。
其次,巧设疑问,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思路。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适时适度层次清晰和引导性强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进而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经历,在教学中提出问题What is your pet?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由于问题非常贴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反应活跃,表达意见时往往透出新意。同时,他们也会带着批判的意味去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赞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