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婆娑而飞舞凤 宛转而起蟠龙——评古典舞《龙飞凤舞》

    2014年8月01日 14:28 作者:刘慧明
    婆娑而飞舞凤 宛转而起蟠龙——评古典舞《龙飞凤舞》
    刘慧明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的龙凤文化、书法文化、鼓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古典舞《龙飞凤舞》的艺术特色,并藉此提出对中国古
    典舞身韵教学与剧目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龙凤文化;书法艺术;鼓文化;古典舞身韵;刚柔相济
    从上海市小节目比赛、华东六省一市舞蹈、全国第九届桃李
    杯比赛到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上海戏剧学
    院的古典舞群舞作品《龙飞凤舞》一路走来,屡获大奖。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
    登天,秋分而潜渊。”
    “凤,神鸟也……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
    之外, 过昆仑, 饮砥柱, 濯羽弱水, 暮宿风穴, 见则天下大安宁。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喜水属阴,一个喜
    火向阳。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往往联系在一起,成为中
    华民族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
    数年前,上海戏剧学院古典舞系的教师李源与徐婷婷共同创
    作了《龙飞凤舞——鼓》、《空谷幽兰——箫》、《高山流水—
    —剑》、《湘灵鼓瑟——袖》等一系列抒写古典情怀的作品。这
    套作品中,《龙飞凤舞——鼓》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几经修改,
    反复润色,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古典舞群舞作品《龙飞凤舞》。
    右掌拊而音初起,左楗击而舞始作。舞者们在一个圆里似于
    鼓声中苏醒般应节而动,俯仰合声,随着鼓点的起落偃仆滚翻逐
    渐散开,又群起而旋聚。有如太极般行云流水,从容自得,闪转
    腾挪,矫若游龙,收放自如。既而易鼓更节,参差斜入,躯之若
    翔而乍低敛,腰之欲折而忽旋起。颉颃翩跹,高低相应,扬修襟
    而似龙飞, 复纡旋而若凤舞。 翻飞连翩, 腾转络绎, 技压四座……
    曲之将结,舞者们复而成圆,寻声响应,共赴急节,退而成矩,
    齐喝以为终。
    最初的《龙飞凤舞——鼓》更多地呈现一种气势,几经修改,
    到了“桃李杯”这一版的《龙飞凤舞》,舞蹈动作里“韵”的一
    面升华出来——古典舞身韵之“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典
    舞仿佛持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去发展,大手笔地去借鉴于其他
    舞蹈门类来创作。许多学生会为此而迷惘:“为什么课堂上学的
    是一套,剧目里用的是另一套?”如何从教学出发,学以致用?
    虽然许多人都看到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之处,然而真正
    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剧目不多,又或是走出了身韵的风格却缺乏艺
    术表现力。该剧目乃一回归古典舞身韵之力作,也许是因为由课
    堂出发,使得作品除了继承其形成之初的大气,又别具一股“书
    卷气”,在将教学与创作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又不乏自己的语言风
    格,形象把握准确,诡姿迭起,以回归身韵的方式介以连接,尽
    显古典情韵。
    除了“身韵”的特色,在舞蹈语言上,编导没有以西方技术
    为拓展点,而是回归中国文化去寻找语言,舞蹈借鉴了许多太极
    与八卦掌的元素, 特别地强调身体中段的气与力, 突出身法的 “闪
    转腾挪”,于点线交织中强化点的质感。特别是男生的舞段,一
    张一弛,一开一合,一起一落,进退从容,御气自如,尽显儒雅
    潇洒;还有女生的部分,起初是灵巧秀美的,借鉴了一些汉唐古
    典舞的舞姿,强调造型的线条感。肢体在流动中不时地从失重的
    舞姿上倾倒,而动作在瞬间借力转换,乍起乍落,空间起伏骤然
    多变。在与男生共同起舞的段落中,动作的风格更多地倾向于去
    挖掘女子外柔内刚的“刚”的一面,有一种中性美。女子群舞风
    格的层次变化,这也是《龙飞凤舞》的特色之一。不断跌宕起伏
    的“圆”,在开合与仰倾间反复转换的舞姿,再加上出采而不突
    兀的翻转技巧,舞蹈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气质且以气势荡人心魄。
    剧目的另一个特色是将舞蹈伴奏置于舞台上来。这也是它与
    《空谷幽兰——袖》《高山流水——剑》《湘灵鼓瑟——袖》等
    一系列剧目的共同特色。鼓者与舞者在舞台上鼓舞相和,那专注
    的神情,挥洒自如的演奏,若然已化入舞蹈中去。正如其他打击
    乐器一样,鼓类乐器“无当于五音”,通常没有固定音高,因而
    在表现声调抑扬上有所局限,但或许正因为缺陷于此,鼓其它的
    音乐基本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在演奏中更得以凸现。这
    个舞蹈正是从鼓那强烈的节奏感与力度对比中去强化身韵的轻
    重缓急、刚柔相济,舞蹈中层次丰富的点线交织、抑扬顿挫的节
    奏韵律以及饱满的气韵,在鼓点的急徐轻缓中不断地铺陈为视觉
    上的韵味,鼓声好似一颗惊醒舞者情、激荡舞者怀的投石,鼓与
    舞于内里融融互摄,凝就了作品的精彩之笔。
    你可以把“龙飞凤舞”理解成一种民族气质的象征,龙与凤
    这两种传统符号沉浸着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一种审美情趣:
    刚柔相济,阴阳谐和,“回”的形态,“流”的动势,等等。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作品看作一幅挥洒自如的书法,“龙飞凤
    舞”这个成语本身就多用于形容书法的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昔
    人曾有诗云:“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舞蹈中那饱满
    的气韵,流动间的顿挫,“线”的情韵,何似纵横笔气自墨色浓
    枯透纸而出!
    毋庸赘言,如果你有看过《龙飞凤舞》,定当为之喝彩。
    作者简介:
    刘慧明, 女, 1985年6月出生,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学历,
    未定级,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舞蹈。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