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医学论文
  • 肝素制剂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2015年12月12日 09:56 作者:吕旭晶
    肝素制剂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吕旭晶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肝素制剂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以本院收治的临床随访资料齐全的使用低分子肝
    素进行治疗的 236 例与 118 例未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辅助临床症状并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
    况,分析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与低分子肝素制剂使用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血小板减少 11 例(4.66%),而对照组中
    血小板减少 2 例(1.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增加,在临床上要
    格外注意。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224-01
    临床上使用肝素制剂而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关键是一系
    列相关的免疫应答造成的。肝素制剂对多种抗凝血因子的活
    性都有抑制作用,能够引发用药患者脸烧脸红、全身发热、
    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时会形成器官、肢体血栓栓塞,危及
    生命。对不同肝素制剂,致病性亦有不同,据统计,普通肝
    素相较低分子肝素更容易引起 HIT,发病率是其 5 倍至 10 倍
    [1-3] 。总体来说,HIT 发病率较低,但漏诊、误诊情况严重,
    容易造成预后不良,值得各临床科室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1 基本信息
    选取本院在 2013 年 5 月至 2015 年 4 月间使用低分子肝
    素进行治疗的 236 例与 118 例未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血小板减
    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为154:82,年龄17至62岁,平均年龄55.56±10.51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 62:36,年龄 18 至 63 岁,
    平均年龄 54.19±9.78 岁。每位患者在近三个月未使用其他
    相关抗凝药物。其中属心脏外科 142 例,血管外科 74 例,
    矫形科 69 例,骨科 65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均
    无显著性差异(P>0.05)。
    病例排除标准:(1)还有全身性免疫疾病者;(2)有重
    要脏器损伤者;(3)有精神方面障碍或难以配合治疗及调查
    者;(4)患有干扰性血液疾病者
    [3-5] 。
    1. 2  方法
    对每位观察组受试者进行血小板水平动态监测(美国雅
    培公司生产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型号:CELL-DYN 3700),
    判断血小板减少症。另外,要对观察组中血小板减少症进行
    筛选,诊断是否为 HIT。需根据以下临床症状判断:(1)血
    小板计数比原来正常值低 50%以上;(2)皮肤坏死;(3)有
    急性血栓发生;(4)全身表现发热,或有血压不稳,或胸痛
    胸闷等。并采用 ELISA 法检测 PF4-H 抗体,试剂盒由
    USCNLIFE-武汉中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呈阳性可以作为判
    断 HIT 的标准之一
    [6-7] 。
    1. 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对不
    同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随机样本资料的χ2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分析,在观察组中,血小板减少 11 例,已排除非
    肝素制剂原因,可得其发生率为 4.66%,而对照组中血小板
    减少 2 例,发生率 1.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表 1 血小板减少对比
    组别  例数  血小板减少(例/%)
    观察组  236  11(4.66)
    对照组  118  2(1.69)
    3 3 讨论
    针对肝素的抗凝作用,致使 HIT 发生的机制,在诸多文
    献均有报道。HIT 是发生于血小板与肝素之间的一种免疫反
    应,存在于血小板表面的因子 4 ( platelet factor4,PF4)
    能够接受肝素诱导,暴露抗原决定簇,激活一系列反应,最
    终致使血小板减少。肝素对其有直接抑制作用的是抗凝血酶
    Ⅲ、凝血酶因子Ⅱa、因子Ⅹa 等,而对抑制因子Ⅷa、Ⅻa
    等有间接作用。在发病率统计中,普通肝素诱发此促凝综合
    征高于低分子肝素制剂,更有报道称,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
    用比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更高。此外,猪源性肝素较牛源性
    肝素更具安全性。
    在诊断中,HIT 症状一般发生于用药第 5 天左右,血小
    板指标下降,血栓发生率增高。数小时内还会出现心动过速、
    胸痛、脸部发热发烫、血压偏低或偏高等症状,这些都可以
    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为避免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种
    性质的紫癜等其他病因混淆,还需要进行多方面评价。有文
    献称,使用普通分子量的肝素制剂的患者 HIT 抗体阳性率最
    高能够达到 20%以上,这能够作为一种判断指标
    [8-11] 。
    由于抗凝作用普遍应用于临床,肝素作为高效的抗凝剂,
    使用亦为广泛。为了能够有效控制 HIT 发病率,在对抗凝、
    预防血栓治疗中,需非常注意。
    参考文献
    [1]Bhatt VR, Aryal MR, Shrestha R, et al. Fondapa
    rinux-associated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J].Eur J Haematol,2013,91(5):437-441.
    [2]高亚玥,赵永强,王书杰. 肝素制剂应用患者中血小板
    减少症的发病率及病因分析[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
    04:198-201.
    [3]黄馥菡,施向东. 100 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
    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及临床特点[J]. 浙江实用医学,2011
    (4):259-261.
    [4]阳志. 心脏手术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
    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5]田红燕,孟燕,张军波,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0):1405-1407.
    [6]都丽萍,梅丹.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
    表现及防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6):414-419.
    [7]王京华,王春颖,谢蕊,等.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的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2):115-117.
    [8]徐辉.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蓝趾综合征一例[D].
    杭州:浙江大学,2015.
    [9]Kelton JG,Arnold DM,Bates SM.Nonheparin anti
    coagulants for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J].N
    Engl J Med,2013,368(8):737-744.
    [10]郎海燕. 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1]高亚玥,赵永强,王书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
    病率及其抗体阳性率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9):
    734-736.
    作者简介:吕旭晶(1983-),籍贯江苏如皋,职称主治医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江苏大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