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处理的临床探讨
2011年7月14日 15:07 作者:石黎娜摘 要: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治疗方法以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各项指标。结果:通过护理,情况得到改善。结论:对于宫内窘迫处理的及时合理能够迅速缓解窘迫胎儿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胎儿宫内窘迫;处理
胎儿宫内窘迫处理一直是产科领域很棘手的问题,因引起原因不同,胎儿预后也不同,根据胎儿宫内窘迫的病理生理特点,改善缺氧状况,积极处理缺氧所致的并发症,是胎儿宫内窘迫处理的原则。胎儿宫内窘迫均由缺氧引起,改善缺氧状况是处理胎儿窘迫的首要任务。其次,胎儿窘迫时,均导致胎儿酸中毒,酸中毒时,胎儿呼吸运动加强,易吸入羊水、胎粪,使缺氧进一步恶化,若不改善缺氧状况将发生胎死宫内。所以,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关键是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缺氧时,血管脆性和渗透性均增加,胎儿易致出血,而维生素C可减少血管脆性和渗透性,可预防胎儿及新生儿出血症,且维生素C 有解毒功能,并参与体内糖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糖为脑的重要营养物质,地塞米松有促进胎儿肺成熟、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增加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且治疗量的皮质类固醇对改善血液动力学和保护溶酶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十分有利的。
当临产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多数为发病急、病情重、病程短、危害重,力争快捷、有效的宫内复苏,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及远期后遗症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在产房工作的经历,谈谈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处理。
处理方法:
⒈1采取左侧卧位:临产后应严密观察产程,正确处理各产程时段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者应首先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消除巨大子宫对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压迫,使子宫动脉灌注量得以改善,从而保证胎盘的血流量,如果是因脐带受压,变换体位(如偏向脐带一方),能解除对脐带的压迫,使心率得以改善。
⒈2给氧:胎儿宫内窘迫时给氧以面罩为佳。100%氧气,流量5~10L/min,可以提高胎儿的血氧含量,改善胎儿的血氧供应,小流量不能提高血压分压,效果不佳。第一产程时主张每30分钟停吸5~10分钟,因长时间连续给氧可致子宫血管痉挛,反使子宫胎盘灌注量减少,而影响氧的供应。而在第二产程可以持续吸氧,这是因为产妇在宫绾期间出现不自主的屏气动作停止呼吸,自然形成间断吸氧。
⒈3新“三联”疗法:采用10%葡萄糖40ml加维生素C 1克,盐酸地塞米松10㎎,静推,葡萄糖可以提高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维生素C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减少胎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加速胎儿的成熟通过这三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改善胎儿窘迫的状况。
⒈4防止及缓解过强的宫绾:过强的子宫收缩使子宫内压力升高,可使胎盘血液循环暂时停止或严重受阻,致使产妇与胎儿间的气体交换受到严重影响。每次宫绾都有发生低氧血症而威胁胎儿生命的可能。所以应正确掌握催产素的适应症,控制好用药剂量、浓度、滴速,并有专人看守,严密监护宫绾与胎心,一旦发生宫绾过频,过强或不协调或胎心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在胎儿未娩出以前,禁用催产素肌注、穴位注射或滴鼻。
⒈5及早纠正酸中毒:产妇临产后,产程进展不顺利,致使精神紧张,休息和睡眠均受到影响,食欲差、甚至滴水不进,加之体力的消耗,出现恶心、呕吐、肠胀气、排尿困难、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应积极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食物,饮用含碱性饮料,这样既易于产妇接受,增加体内能量,又补充了电解质,同时要帮助产妇解除恐惧心理,充分利用宫绾间歇时间休息。如果上述方法不助效,则应用药物来纠酸,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