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多少冤屈一声叹,一生清白在人心——窦娥形象的悲剧性探究

    2015年3月26日 16:13 作者:李军华

    多少冤屈一声叹,一生清白在人心——窦娥形象的悲剧性探究

    Z t!EC4IS$oz;U0

    李军华中国论文网 e-|,S k X w8H A

    (淮南一中  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 )中国论文网:]:mW]6w$N)z1b`

    摘要: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两个特别不幸的女子。一个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惨在狼吃阿毛,而是惨在封建礼教吃人;窦娥的悲剧又事出何因呢?“窦娥冤”,她到底“冤”在哪里?她的冤屈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打动当时与后世的无数观众? 窦娥形象的悲剧性,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中国论文网1^&W5Z,D(z2L,f

    关键词:窦娥形象 悲剧性 探究中国论文网'h(E,[ LztrI

     

    !J|hG,F({"v(j1g0

    一、窦娥悲剧的因素构成中国论文网`p\2VcP

    其一、命运多不幸中国论文网e9]o#h$_-j&O%R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不幸的人,窦娥身上却又集中了许多人的不幸。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十七岁成亲,不久守寡;二十岁被无赖纠缠诬陷,被昏官错判冤斩。母亲、父亲、丈夫,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一个一个离她而去。与婆婆相依为命之际又被无赖纠缠诬陷,最后含冤被斩含恨而终。关汉卿特意将诸多不幸加诸窦娥一人之身,激起我们强烈的同情。窦娥真是太可怜了,简直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生得可怜死得冤枉。命运多不幸,这是窦娥之冤的第一点。

    !Tu ]7b@%n0

    其二,美好却被斩

    ;^ vaU`#\M9_ BP[0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恶人的不幸只会大快人心成为喜剧,好人的不幸才会产生强大的悲剧力量。剧本很多地方都透露出窦娥品德的美好,“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等等,都可以看出窦娥的安分守己,善良孝顺。这样善良本分的一个女子却无辜被杀,恶人没有恶报,善人不得善终,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不由得义愤填膺。那是怎样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世道?始终安分守己善良孝顺的窦娥,更何至于在刑场上无端喋血呢?美好却被斩,这是窦娥之冤的第二点。中国论文网1h?I!aAl0Ba7_"y

    其三,抗争终失败中国论文网?&v-nN LwW

    有人说,受难是悲剧的前提,而抗争则是悲剧的核心与本质。如果灾难落到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窦娥冤之所以感天动地、震古烁今,不仅在于窦娥命运的不幸,更在于她对不幸命运的不屈抗争。而这不屈抗争最终的失败就会产生一种厚重的悲壮感,这是窦娥之冤的第三点。中国论文网KD8w:Hr@8|#w vR

    在唱词[滚绣球]中,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窦娥反抗精神的表现。

    cd7H(TA/pe0

    在[耍孩儿][二煞][一煞]这三段唱词中,窦娥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等三桩誓愿,其中第一桩誓愿要求在场的人立刻明白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要求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无辜,第三桩誓愿更是从自证清白发展到惩治邪恶,其反抗精神步步延伸层层递进,最终形成激越昂扬悲壮动人的力量。中国论文网%Zz\3P/[0B.m1k0n

    二、窦娥悲剧的美学特色

    P2_'f3myGw&W:Y"mg0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的三桩誓愿一一应验。其后还安排了窦娥冤魂向身居官位的父亲告状的情节以及窦父为女申冤还窦娥清白的结局。这种浪漫主义结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一方面表现了作品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刻性、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中国古典悲剧的“中和之美”。中国论文网s([f/f+on`Lk,R

    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和审美情趣。我们有美好的愿望,我们有乐观的心理,我们总喜欢大团圆的最后一幕。所以,在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里,溺于东海的女娃,可以魂化精卫衔石填海,双双殉情的梁山伯祝英台,可以化成双飞蝴蝶,被迫分离的焦仲卿刘兰芝也可以化作双栖鸳鸯。这种中和之美,具有中国特色,带有民族烙印,表达着我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论文网)x,N3N |C(R V?,o

    而西方悲剧往往悲得彻底,悲得绝望。哈姆雷特与敌人一起毁灭,《巴黎圣母院》里美丽的艾丝米拉达终不能免于绞刑,善良的加西莫多也只能选择死去。西方悲剧更冷静,更冷酷。冰冷的结局也许会让读者叹惋不已惆怅良久,但却更符合现实,也更能激起人们反抗现实改变现实的斗志。中国悲剧往往以浪漫主义手法为作品涂抹一丝暖色,寄托美好愿望的同时,未免消弱了几分战斗力。

    2\;U#@b.d&b0

     

    8Z(y,M [(Y7~0

    三、窦娥悲剧的现实意义中国论文网 X3b$M(l |)C

    窦娥是封建社会清白而受冤、无辜而被杀的一个典型,是一个文学形象。而历史上真正蒙冤受屈的也大有人在。卞和,真诚献宝而屡遭酷刑;商鞅,成功变法而终被车裂;韩信,功高盖主而兔死狗烹;司马迁,仗义执言而惨遭宫刑;岳飞,精忠报国而屈死风波亭……尽管关汉卿以浪漫的笔触让窦娥的三桩誓愿一一应验,窦娥之冤感动了天地,可是窦娥终究还是含悲带恨地冤死了。作者想通过窦娥的悲剧告诉我们什么呢?中国论文网tK!c }z

    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案,封建礼教吃掉的绝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窦娥的悲剧也不是特例,“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窦娥以生命为代价,终于看清了现实的黑暗,看清了统治者的昏庸。窦娥冤,其实是穷人冤,苦人冤,百姓冤,窦娥的悲剧其实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中国论文网 {]#V1V,N/l(_

    为什么封建社会常有冤枉案件?因为封建社会是专制,是人治。一切围绕统治阶级,只要违逆统治者意愿,损害他们利益,就只有死路一条。

    0He c-Mr~0

    我们今天有没有冤案发生?有没有贪官污吏?仍然有,但比古代少多了,因为我们是民主社会法制社会。而我们还要努力健全民主与法制,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不幸遭遇冤案的人更要像窦娥一样勇于抗争,哪怕最终只是成全了一出悲剧,也要留一个不屈的背影。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探究《窦娥冤》,不仅有文学意义,也有生活意义;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p |'lS?#B w _0

    窦娥冤,窦娥的确很冤,她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短短二十年,尝尽人世辛酸。窦娥其实又不冤,她遇到了关汉卿,走进了元杂剧,她虽然无辜地倒下了,却永远不屈地屹立于文学的殿堂;她虽然冤枉地被杀了,却永远清白地活在我们心间。

    zYM&IW_5L4D0

    [1] 段金龙,闫红艳. 浅论秦腔《窦娥冤》中窦娥形象反抗性和悲剧性的弱化 [J]. 戏剧之家,2012,10(08):182.中国论文网-As8~#w-~ C{Ho

    [2] 武丹 ,近三十年窦娥形象研究综述  [J]. 黄河之声 ,2013,07(08) :151.中国论文网2el;hw@iz|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