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音乐特征
2015年10月15日 13:24 作者:段紫逸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音乐特征
#~1|4r^{0hJe0段紫逸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中国论文网,G)H N:G\kc3{B
摘要:在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当中,舒曼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他是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第一位成功的继承者,他
ev"]q;V)K0更侧重于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化,大小调交替、离调、和弦外音的运用,使歌曲充满朦胧的诗意与幻想。舒曼在
z;h7TSr]0钢琴伴奏反方面大胆创新,把钢琴伴奏提升到与人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人无法舍弃钢琴伴奏而用歌声单独演唱。甚至某时钢琴伴奏
zA1j;IXq@'_$qQ
x0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将人声无法传达的感情用钢琴伴奏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予钢琴伴奏更大的发展空间。舒曼在德奥艺术歌曲中国论文网2D9iLET;m,m
方面的创作深深地影响了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沃尔夫等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创作。为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Xh:p;e1`E0关键词:音乐特征;曲式结构;调式转换;和声功能;钢琴伴奏
Xc'Q!f,cK
?0舒曼是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第一位成功的继承者,被中国论文网~3g[ly
誉为“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诗人”。他的作品中国论文网 Wl5Z}fflI d
中不仅继承了舒伯特在艺术歌曲领域的优秀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论文网`VqCq^D:v/J
将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有了新的提高,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
8\X2sS$^#n"iu&C0作特点。他不再墨守古典主义音乐对称、均衡的风格,而是以追
htW#d
nesn\M!i0求鲜明个性、抒发诗人情怀、反映心理变化、灵活多变的创作手
`^rh8jn9@0法诠释浪漫主义音乐的精神。《诗人之恋》这部套曲中他频繁使中国论文网5`q mP/rXs
用大小调的转换、和弦外音、离调等多种技法,并通过提升钢琴中国论文网U)D&ac3Hi@%Zu/n$}
伴奏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委婉、曲折。使创作
S+X1J0i}0技法更好的为表达作品内涵而服务。
#V0?;jtDb|;C`q0一、曲式结构的变化
?6f3L2|9Tq@.a$W0《诗人之恋》这部套曲中舒曼总体采用了四种创作形式,分中国论文网s}5Ll7~Oi(b
别是:单段体、通谱体、分节歌和单三部曲式。单段体是由一个
N)pTo;Io/B#WN0乐思构成的,这部套曲的第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
dr7g(Db#NS0三、十四首都是单段体的形式,同时,也是使用最多的形式。通中国论文网L.M5P|^1^
谱体是由不同乐思或动机构成的形式。套曲中的第六、十一、十中国论文网~)IzH4Q,{Tg
五首就是通谱体。分节歌是歌曲中相继出现的每个诗节均采用相
#i_,R"Qi:|BBG0同的音乐形式,像民歌那样。第一首和第九首就属于分节歌的形
AM$fPH
q8y*NqP8i0式。单三部曲式就是我们俗称的 A—B—A 形式。如:第七首和中国论文网cb9v;e,P/ck
第十六首,而第十六首歌曲演唱结束后,长达十七小节的尾奏更中国论文网.?$Vv#~7G
是对全部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蒙太奇式的创作手法,更加突出
1yU4o;h1E$tFb[0了舒曼歌曲创作的深邃意境。
#uels[e9wE0二、大小调的频繁转换与离调技法的运用
AZ4T+t{$\Y(Pzrd0舒曼在《诗人之恋》套曲中,频繁的将大小调性进行转换并
c
BH(@3d I$|9N0与离调等技法相合,充分揭示音乐暗藏的不稳定动机,从而更完中国论文网t5R u9h)U'oH
美的体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并使乐曲之间的某种联系也更为中国论文网#{0i^/@/T!DRo
紧密。将听众深深地沉浸在音乐当中。例如第八首,整首歌曲在
4w&]ez\U0a 小调—F 大调—a 小调—F 大调间频繁转换,并以严格的模进方
d8v3?c1A(R0式离调。舒曼形象的用钢琴伴奏三十二分音符进行并配以调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