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016年1月25日 10:39 作者:李惠


    2Ibi&R0z0

    |*\"~A/FD0

     

    z7O+N3}[0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中国论文网(kG(msK;d_#_

     

    S{h.rt.s:j1F+GP0

                李惠中国论文网 x3C#d,s A y

                 (营口市卫生学校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0 )

    wwL&yJw#_ K M_0

     

    i0kr&K%ZrB)Edw0

     中国论文网TNLm-kVm

     

    WP2F:p2} g7m4D_;c0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中国论文网yo`%R@*C'i bWW;v3E:J

    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中国论文网2b/Xq/g`-j3k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中国论文网c#m0^o.Y)D g

    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中国论文网i"\'^ d z4l_+r

    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ixO,dx)n:{}0

     中国论文网 h3g%xZ8v"y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研究探索   

    &D^a ]fB0

     中国论文网t"T!e*I z6v9]}9ql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整体素质就难以发展到高的水平。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

    3K!g2?O%QI)y0

    中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自卑羞怯,有的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性格脆弱多疑,有的虚荣心极强,有的倔强冲动,更有的经受不了一点挫折,一遇挫折从此就一厥不振甚至厌世轻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中国论文网X;c| P @8[_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3i;l`C(j%iJ2[Re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z+|(jbrjH^G0

        心理素质是主体,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它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中国论文网4PDw} q"PAiuH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1\&sSJ+} F0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W]gz8ZhKXfaW0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d&Gsn"lzX^0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a V/[c7Gb%`Z0

    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BI[g0];gN{E"W0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一些教育措施:

    vW$o @:R0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Ytp+do}N]$d@0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中国论文网H,U)US&Jz k)E^ Z:j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x1FBr2Q;f0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中国论文网U [4O*T8q[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中国论文网h/UhOj:yl]P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中国论文网g{k_ e2~:{9Q[4dr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R9Vf~GCX'r*X| l0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Vl@4z1C,G q4Lh%?0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中国论文网#KZ,Z {s5nc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0QF1C^'A M+[$[5bEH0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注重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心理学就是一种科学,它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让我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吧。中国论文网k KO ej%I

    【参考文献】

    !tlT0n C F0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rb aB-[$OL+_0 [2]
    《个性心理学》叶乾.孔勤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K(Sr!WN.nD6M0 [3]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g.Z0x \GwV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